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图片

图片
欢迎访问_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当前位置:仙桃政协 > 发言选登 > 信息浏览
市政协“搭建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双月协商座谈会材料汇编
文章来源:仙桃市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9-05-30
炸三张游戏:“搭建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城市

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智慧城市是既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是智能化成果在城市治理中的具体运用,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决定城市在未来竞争中的位置,决定城市产业发展的全新动能的形成,意义深远、作用重要。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市政协党组安排,4月以来,真人炸三张:张德萍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进行了调研,并先后赴江西鹰潭市和湖南宁乡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2015年4月,我市进入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2018年市大数据中心在博鳌新型城镇化发展大会上获得中国智慧城市百佳优秀机构奖。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仙桃“数字政府”发展根基,努力构筑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应用。通过近几年建设,初步实现了“七个一”基础格局:打造“一朵云”,承载全市所有政务数据和应用;建设“一个中心”,市大数据中心为全市政务部门提供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审批“一张网”,构建“省-市-镇”三级联通的电子政务外网,建成纵横贯通的信息高速通道和交换枢纽的基础网络平台;办事“一个App”,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鄂汇办”,将服务网络覆盖每一位社会公众;服务“一个号”,推动我市“12345”由热线向在线、由咨询向办事拓展延伸;共享“一口池”,启动建设人口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安全“一把锁”,市大数据中心完善了77类、290项安全防护措施,以82.4分获得了公  安部等级保护三级证书。

   虽然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局意识不够。在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定位、政策项目资金保障、产业发展谋篇布局、人才保障体系建立、运营管理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缺乏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部门数据条块分割,基础信息标准不一,碎片化、孤岛化现象普遍,资源整合意识、共建共享理念还没有形成。二是社会参与不够。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和群众运用热度不成正比,群众知晓率不高,应用便捷度不够,导致建设成果无法在运用中得到检验。传统制造企业智能转型滞后,新材料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主导产业智慧化转型任重道远。三是整体投入不够。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对智慧城市建设还持观望态度,致使城乡网络、大数据平台、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基础网络平台拓展受限,支持政策待完善,人才队伍待培育,亟需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突破。

   二、外地经验启示

   为破解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我们认真学习了江西鹰潭市、湖南宁乡市的先进经验,得到五点启示。

   1.顶层设计是关键。一是定规划。鹰潭、宁乡把做好顶层设计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开关,依托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智慧城市建设5至10年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是建机制。领导干部统一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发展思路,健全和完善“市长挂帅、一杆到底”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成立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每星期召开一次联席协调会议,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三是强监督。把建设工作纳入全市总体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纪监委跟踪督办,同步构架立体化监督体系,强化问责,传导责任落实。四是固架构。构建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多个应用”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实现了建一个平台管理整个城市的目标。

   2.资源整合是核心。为加快资源整合进程,宁乡市:一是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的审批制度改革。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服务职能的科室向市民之家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审批平台集中,审批事项和人员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将权利和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大厅之外除残疾人办证、机动车检测再无审批,实现全覆盖。二是大力推广“一本帐来投”的资金统筹办法。2016年,宁乡出台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将全市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和资金统一归集,由智慧办提出使用意见,智慧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通过机制倒逼部门信息化数据资源整合到市民之家。设立了国有独资的大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数据的挖掘、清洗、管理、输出等工作,牢牢把握数据安全及所有权。三是全力打造“六个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一门一网一号一端一码一库”的设计,推进信息资源与审批系统融合,各级各部门业务协同,系统兼容,资源共享,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能力、资金使用全面有效提升,管理更加精细化。

   3.以人为本是前提。在宁乡群众办事能够“最好不见面、最爽就近办、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地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门口办,日常服务“最爽就近办”。通过政府服务平台向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甚至“不出门”的政务服务。二是网上办,线下办理“最多跑一次”。建成网上办事大厅,依托网上审批系统、在线咨询查阅和快递送达等资源,按照公示的办件要求准备好相关资料,到市民之家后即办即走,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办成审批服务事项。三是“智慧办”,线上服务“最好不见面”。大力推广宁乡市民之家微信公众号,开通“宁乡市民之家”手机App,群众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在本地还是外地,只要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向政府部门递交办事申请,实现群众办事不用等、不用跑。除110、120、119等紧急类热线外,将市长热线、渔政、水务、物价、环保等全市39条热线整合至快呼快处中心“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打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

   4.多元投入是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难点问题,宁乡采用PPP模式和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智慧城市。一是创新合作模式。由政府方出资1000万元、社会资本方出资9000万元共同组建SPV(特许经营)公司负责项目的整体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中,建设期直接投入4.61亿元、运营期滚动投入近30亿元;政府方拥有SPV公司35%的表决权,社会出资方拥有SPV公司65%的表决权。二是创新运营模式。宁乡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期4年、运营期10年,采取使用者付费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其中,建设期投资由政府付费2.30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306亿元;运营期使用者付费额与项目绩效考核100%挂钩,最大程度调动了社会资本积极性,确保了项目建设成效。三是创新统筹模式。宁乡采取各种强力措施,实现全市由财政支出的智慧城市项目、资金和资源全面有力统筹,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营领域交给市场,公益领域财政兜底,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

   5.产城融合是支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再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鹰潭市将发展物联网及智能终端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政府专门制发《大力发展物联网及智能终端产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促进以智能产业为支撑的产城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支持企业“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开通运营了旅游信息化短信平台,为来鹰游客发送旅游信息;积极发展智慧营销,建成旅行社报团系统、游客客源地分析系统,实现精确化、深入化、细致化营销。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商园区建设,吸纳从业人员1.15万人,每年实现电商交易额近47亿元,打造完善了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立了大众民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一体化、一站式、全覆盖服务。

   三、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各地都有特色亮点和成功经验,但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照套。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建议:

   1.科学规划,做到纲举目张。智慧城市建设关系仙桃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要科学严格规划,必须做好总体设计,做到依规而行、纲举目张。要把握基本原则,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坚持市场为主,协同创新;坚持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要做好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引进专业机构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进一步统一建设思路,明确建设重点,把握建设布局,做到自上而下思路统一和自下而上的行动自觉。要建立体制机制,做好组织体系规划,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市长工程,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把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纳入联席会议,形成“全市一盘棋”组织保障体系。

   2.整合资源,构建全域一体。数据全覆盖和审批全入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必须先行先为,通过政府调控,打破条块分割,杜绝各自为政,为推进全域一体格局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全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大数据中心为技术支撑,尽早实现我市一体化指挥平台和调度中心建设,从而为整合数据资源和完善政务、民生、经济应用服务奠定基础。要加快标准的制定与监督执行,建立统一的技术门槛,破解各级各部门业务不协同、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最终按照一个指挥中心、一个数据中心、一个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城市一张网建设,真正实现数据之间互通共享。要加快审批入网进程,做到审批事项“应进尽进”,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让数据“活”起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3.民生优先,突出实用实效。智慧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一项民生工程,其质量不靠专业机构评估,也不靠专家评审,而是靠市民用手指评价。群众知晓率越高,使用率越高,在线率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而操作简便、实用方便是前提,一个App管全部是关键。容量要大,不断增强App信息容量,实现在一个网页中应知尽知、应有尽有、应办尽办,以此增强市民对App依赖感和使用习惯。功能要全,做好App功能全面整合,最终实现菜单式应用,为群众办事提供最大的便捷,最终让市民享受到所用服务项目线上办、掌上办、马上办。融合要畅,完善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pp和12345市长专线之间线上线下的融合度,促进信息双向互动和及时交流反馈。

   4.盘活市场,壮大经营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要为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通道、给予空间,用招商引资政策和办法,吸引知名度高、专业实力强、技术先进的市场主体参与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强化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不同的方式保障企业利益,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导作用,在项目质量控制,具体标准设置、软件设计管理、数据分析使用等专业领域政府应放手给予企业自主权,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我市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指导,发挥项目支撑、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杠杆作用,推进一批本土大型制造企业动能转换,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开花。

   5.强化保障,培育持续动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提供充分保障,才能为建设进程提供充沛动能。要加大投入,把夯实基础构件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加以重视,根据技术发展需求不断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突出重点,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加强一体化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6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后续智慧城市项目开发利用创造条件。要管好资金,注重项目资金管理,按照轻重缓急、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调配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做到事半功倍。要确保安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管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不断降低建设、营运、维护风险;特别注重网络营运和监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确保数据信息网络安全万无一失。



培育智慧产业  实现仙桃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经信局副局长  周保平

 

   智慧城市是一套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系统科学与工程科学方法论,结合城市规划、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工艺服务、商业运作、能源、教育、医疗等多个社会领域的多层次的系统解决方案。其目的是通过“智慧化”城市体系进而解决“城市无序发展”问题,多领域多层次的智慧城市建设决定其过程不可能实现统一推进,特别是各专业领域解决方案各不相同的情况下,智慧城市必须经由智慧产业的发展才能完成,智慧产业的培育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市智慧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智慧产业的基础尚未形成,国内真正可借鉴学习、复制的经验还相对不足,相关部门的产业促进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协调统一起来,智慧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健全,能够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的人才匮乏,成熟的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仍是空白,智慧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集聚内生动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发展智慧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以智慧仙桃为导向,发展智慧产业

   在智慧仙桃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由此产生市场需求大、涉及范围广、关联多、链条长的智慧产业链和集群。我市实体经济可以对这些具体的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对接,结合实际,研发相关智慧技术和产品。重点是围绕智慧城市,智慧产业的共同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优先在实体经济中推进核心关键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产品的信息化、生产制造环节、经营管理环节、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中的应用,以迅速提高生产智能、智慧水平;实现利用云计算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为工业设计提供计算力支持,率先在一批基础好、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实现突破。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我市主导产业中非织造布、食品、汽车零部件等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转型期。一是要加速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运用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提升产业创新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开展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智慧生产线改造,快速形成一批智慧型企业。三是强化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解决产业链短板项目,加快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引进和培育,推动加深与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的交流合作,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投入更雄厚的智力支持。

   三、以智慧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培育智慧产业集群

   建设智慧产业园,形成专业的智慧产业载体,有利于各种智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人才以及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快速整合,而且通过集群式发展能够提升形象,开拓市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互动,壮大品牌的集群效应,达到规模扩张和纵向整合的战略,引导智慧产业的发展。为此,应依托仙桃国家高新区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集聚,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园,突出抓好无人机小镇项目、绿色家园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四、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形成智慧产业发展的强大气场

   政府是推动智慧产业的重要力量,特别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主导推动尤为重要。要在智慧产业发展的理念,战略和路径问题上形成共识,建立智慧产业指导和协调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能,抓好顶层设计。要在高层次上协调,推动产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对发展智慧产业过程中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要项目进行政策支持或资金扶持,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积聚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入来源的智慧产业投融资体系。


补短板  强基础

平稳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童其林

 

   我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近年来,积极贯彻国家“数字中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相关战略部署,严格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炸三张游戏: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发展战略和目标,与各方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顺利开展,努力使我市民生服务更加完善、便捷,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有序,产业发展更加快速、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切忌一哄而上,出现一边是项目推进如火如荼,一边是市民感受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基础建设没有打牢固,出现了短板效应。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智慧城市、大数据建设尤其如此。因此,我的建议是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平稳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一、强力整合基础网络平台

   国家政务网络规划:政务内网属于机要保密网络,政务外网则为开展电子政务、便民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承载网络平台。目前,我市省-市-镇”三级联通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建成共有65家部门单位、22家镇办场园接入网络,根据省相关文件和规划要求,要求统一网络平台,实现全省“一张网”。但据统计,我市还存在11个单位,共17条基础网络相互独立、各自运行,互不连通,信息不能共享。为我市智慧城市和全省“一张网”建设带来的阻力,建议:强力整合基础网络,实现线路并网,搭建规范的、强大的、统一的全市基础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上下互联、左右互通,全市“一张网

   二、升级扩容基础云平台

   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础硬件设施之一,其作用是对所有智慧应用、数据的集约化管理和支撑。相较于以前各部门的自建机房模式,云平台投资更少、能耗更小、使用更灵活、更高效。目前,我市已投资3200万建设完成了政务云平台,共有17个部门46个应用系统、3亿条数据实现了云平台集约化管理。整体迁移进度占比40%左右,仍有大量应用系统等待迁移,但云平台总资源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了70%,基础政务云平台的资源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市智慧应用、智慧数据的整合归集。建议: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二期的建设,对大数据云平台进行扩容,在新建的基建项目上确定2000-3000平米的位置,建设标准的、符合城市发展水平的、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云平台。

   三、加强建设基础数据库

   城市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管网)一样重要,任何领域的智慧应用到最后都需要城市基础数据库、任何便民服务的支撑到最后都离不开城市基础数据库。我市各智慧应用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基础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市基础数据库现状为: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社会信用库已经形成,还需提升各领域使用能力和持续数据更新,电子证照库正在建设,已收集证照目录201条,证照数据130636条,但还不具备使用能力。建议:加快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6大基础数据库),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基础支撑。


为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市政协常委、湖北大业通信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平

 

   资金是阻碍智慧城市建设最大难题,联系仙桃实际,结合鹰潭、宁乡等先进城市经验,我认为:只有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才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目前,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的方式多样,既有特许经营模式,也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必须坚持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主导地位,对数据信息资源的绝对所有权和使用权。允许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只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资金补充和技术保障,实现互利双赢。

   从外地经验看,推进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展了融资渠道;二是注入了新动力;三是规避了建设风险。但各地探索实践中也存在三点不足:一是一些城市仅仅把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作为融资手段,降低了合作意愿;二是收益不明导致政企难以达成共识,造成企业对智慧城市建设参与热情度不高;三是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有效约束政企双方失信行为,而导致建设受阻。既然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从扬长避短考虑,我建议:

   一、正确认知角色定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营运和管理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正确认知角色定位是合作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合作关系”。虽然目的不同,但目标一致,政府关注的是效果,企业关注的是结果,无论效果和结果,都必须靠建设的成果检验,因此建设质量和效率是合作基础。其次是“雇佣关系”。通俗讲,政府是雇主,企业是雇工,政府以不同形式购买企业的技术与服务,通过智慧城市项目体现出来,在使用中得到验证,实现公平交易。第三是“顾问关系”。企业作为政府聘请的专业机构,主要为政府提供专业服务咨询,政府不宜在专业领域对企业干预过多,而应该通过体制机制保障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企业顾问价值得到最大发挥。确立这三重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就能明晰定位,实现更好合作。

   二、制定标准评价机制

   标准是智慧城市参与主体间利益分配的依据,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与执行至关重要。因此,成立智慧城市标准制定机构,分行业、分领域研究制定消费者收费标准和项目验收标准。科学测算项目建造运营和预期收益,制定可控的价格调整预案,确保社会资本利润率处于合理区间。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有效监督标准贯彻执行。在智慧城市方案设计、合约制定、建设运营等环节,落实以标准为纲的评估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客观、公正质量检验结果,为平台使用提供可信度较高的认证结论,为政府部门履约提供必要决策参考。

   三、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需要合理、完整、清晰的政策法规保障,通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最大限度的互信和互惠。一是在规划目标下,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把建设目标、质量、时限固定下来,形成双方基本认可的契约关系。二是以合同文本、文件和会议纪要等形式把建设路径、合作方式、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事项明晰下来。通过建立必要的法律体系,对利益相关方不合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提高合作法律的可操作性,增强经营环境的可预测性,确保项目风险可控。三是完善合同副本和子项目合作条款,把营利模式、维护周期、技术参数、升级建设等事项作必要考虑。通过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为有序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扫清体制障碍。


炸三张游戏: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安全问题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 曾菊红

 

   近期,在政协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对“搭建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个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积极构建了电子政务外网和仙桃云两大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人口库、电子证照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一体化指挥调度五大支撑平台建设,有序启动了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满庭春智慧社区、雪亮工程、政府网站群运维、政务服务“一张网”、仙桃一卡通项目等应用项目建设,惠民、暖政成效明显,夯实了仙桃“数字政府”发展。但是,在数据、信息、网络方面缺乏安全保障、存在风险隐患。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我有四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运行对大数据应用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基础信息通信网络、要害信息系统安全、重要信息资源安全问题会与日俱增,应用系统受到攻击、数据破坏、信息丢失、城市管理信息泄密、个人隐私泄漏等风险会日益加剧。当这些问题产生时,将会对仙桃城市的运行和管理造成重大打击并难以恢复,导致城市日常生活瘫痪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是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石。没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和体系,智慧城市就如釜底抽薪,无法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应主导,通过分析仙桃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安全需求,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安全要求,将大数据建设应用与安全防护同步规划实施,坚持大数据项目建设与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举头并进构建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健全安全保障制度。根据网络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台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依法依规建好制度扎好篱笆,以约束行为,确保网络安全、设施安全、数据安全,坚决防止发生违规查询信息、泄漏数据等问题。湖南省宁乡市有个经验,由县电政办与城投集团联合设立了国有独资的大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数据的挖掘、清洗、管理、输出等工作,牢牢把握数据安全及所有权。

   二、全力夯实大数据风控技术保障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要求,从技术上在物理、网络、主机、应用、终端和数据等方面建立起强健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建设安全运行。一是“强设备”通过科学规划、论证和立项,对不符合大数据安全建设规范标准的产品,一律不予立项、一律不予资金支持,从硬件基础上把关。二是硬建设建议市场化运作,由企业来主导,分别从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协同层以及服务控制等方面建立安全标准,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确保数据安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

   三、切实加强大数据运行安全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方协力参与,政府及主管部门、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商、集成商、智慧城市服务运营商、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等均在其中,成分复杂,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以及信息的处理和使用等环节中,都会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必须从管理上完善与流程上控制,需要结合管理制度体系、产品规范、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监测指标、法律法规多方面因素采取措施,规范人员安全行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风险保护能力。在具体的运维过程中,必须明确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的管理体制和流程规范,强调职责分工和操作权限约束,并规范运行监督。一是明确责任。明确各机构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角色与安全防护责任,建立责任人体制、追溯查证体系;明确互联网网站和重要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安全保护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要切实承担起网站安全的责任工作,同时还要落实网站安全责任部门和人员,定岗、定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切实维护好网上安全二是建立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应急预案演练与处理机制、服务外包安全责任机制、信息安全保障教育培训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的行为准则、依据和指导,完善安全防御体系,确保大数据安全有管理制度、有纪律检查、有追责办法

   四、切实抓好大数据安全文化构建

   安全无小事,要切实强化安全文化教育一是借鉴经验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制约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建议充分学习湖南宁乡先进经验,将人才队伍整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借鉴《鹰潭顶层设计》人才引流方面,实施智慧新城“慧聚鹰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引机制,强化专业智力支撑,做强内功。二是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及操作使用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开展大数据安全、等级保护业务保密方面的培训,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制度观念全面提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引进人才出台常态化的大数据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引进一批实用型大数据人才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壮大人才队伍,为推进仙桃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专业智力支持。


进一步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腾讯大楚网仙桃分公司总经理  陈磊

 

   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建,数字政府是城市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智慧城市的一项核心工作,学习江西鹰潭和湖南宁乡的先进经验,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坚持标准化

   发挥政府网站作为政务信息发布主载体、舆论引导主阵地、办事服务主窗口、政民互动主平台的作用,推进仙桃市人民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市直部门及镇办政务网站全部迁移至市集约化平台,其他政务类网站与市大数据中心完成数据对接,各镇办、各部门政府网站数据按要求汇聚到全市统一信息资源库,实现各级各类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安全整合、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

   二、数字政府建设需要突出专业化

   建立政事企协作机制,发挥相关技术机构、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技术优势,鼓励熟悉政务业务的机构和企业参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及技术运维等工作。制定规范政事企合作关系的具体制度以及“管运分离”的风险防控管理措施,建立政事企协作会商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工作流程,建立派员驻场机制等。

   三、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把握规范化

   建设集约化、规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全面覆盖政府多级组织管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督查督办、综合办公等日常办公应用,安全对接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日常办公与业务办理的“一体融合”。拓展移动办公能力,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跨区域跨部门高效协同、办公流转无缝衔接。运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政务移动办公发展,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的办公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公效能。

   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加强数字化

   实现政府治理“一屏全览、一键触达”。加快医疗、教育、精准脱贫、就业社保等智慧平台建设,汇集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深度挖掘、智能研判,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应用,实现整体态势动态监测,为协同治理、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以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推进公共安全智慧应用,提升安全预警预防能力。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加大对维稳、反恐、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信息的综合应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智慧城市更接地气

市政协委员、湖北广电网络仙桃分公司智慧办主任  陈立文

 

   我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三批试点,经过努力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1+2+5+X”的建设模式加速推进,但公共管理与民生服务的应用项目明显投入不足,特别是“智慧城市集成指挥应用”、“智慧城市门户App应用”及“智慧城市感知与服务融合网络建设”三个项目尚未落地,使人感觉智慧城市不接地气。如何打通技术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智慧城市更接地气?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快集成指挥平台项目建设,提高智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

   智慧城市集成指挥平台是政府高效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是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和决策一体化的集成作战体系。它将集成应急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坐席管理系统、公安GPS和GIS系统、政府视频会议系统等资源,实现指挥中心与119、120、12345呼叫中心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在语音、图像、数据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使政府的指挥调度“看得见、听得清、呼得出、信息准、反应快”,确保指令下得去,情报上的来。通过打造符合智慧城市标准的市、镇、村(社区)三级指挥体系,来提高领导决策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及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指挥调度中心,如何合理运用数据流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指挥中心中的更新迭代,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可以按照“急用优先”的原则开展建设,但要保证所有子系统都将按照集成平台提供的接口无缝接入,融合成为一个功能齐全、信息丰富、相互联动的有机整体。

   二、加快智慧仙桃门户App项目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智慧仙桃App是集综合信息和特色应用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它应涵盖政务、新闻、交通、旅游、房产、教育、生活等内容,汇聚智慧城市创新应用,让市民尽情畅享智慧应用带来便利与快乐,发挥优政惠民的作用,它将成为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的标志。

   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和完善App服务功能,真正全面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解仙桃、宣传仙桃的重要窗口,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助手;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率先应用、示范应用来带动便民、惠民、利民措施落地,进而带动百姓信息消费。

   三、加快智慧城市融合网络项目建设,打通智慧城市血脉

   构建有线无线协同覆盖,并充分利用物联网、5G固移融合网络打通智慧城市血脉,应加强规划和完善顶层设计。一是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感知城市提取数据;二是要把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与5G固移融合网络建设有机结合,让智慧服务无处不在;三是要加快政务一张网的融合建设,滋养智慧城市“血脉”。针对本地运营商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业务系统大整合,让更多的民生信息化应用尽快落地。

   建基础、推应用、促融合,是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推进上述三个项目建设,打通智慧城市技术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和改进民生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仙桃城乡融合和水乡田园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仙桃市数字政府建设情况汇报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近年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炸三张游戏: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化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讲话精神,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炸三张游戏:“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方面的文件要求,紧密围绕我市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仙桃“数字政府”发展根基,构筑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应用,促进我市转型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打造“一朵云”。市大数据中心面向全市政府部门提供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云管控服务,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不必新建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已建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要逐步整合接入“仙桃云”,实现仙桃“一朵云”承载全市所有政务数据和应用。目前,共有17个部门46个应用系统迁移上云,做到了所有上云应用系统的统一存储、统一灾备、统一安全管控,实现了集约化管理。

   2.建设“一个中心”。市大数据中心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总投资3200万元,面积约1000平米,包含动力油机房、微模块机房、117台服务器主机等基础设施。市大数据中心分为云计算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平台、城市运营中心四个模块,可以提供3024核CPU、8024G内存、150TB存储的云资源,12个计算节点的大数据分析集群,847T的数据仓库存储。可为全市政务部门提供信息化的基础支撑能力,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云计算资源能力。

   3.审批“一张网”。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和推进全省政务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截止目前,我市在湖北省行政职权和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中共发布4776项,行政许可事项1004项,理论可网办事项885项,实际可网办事项753项,我市在系统中的总办件量为5565件;我市已构建“省-市-镇”三级联通的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上连省级政府,下接街道、乡镇,横向连通政府办公区、各委办局的信息高速通道和交换枢纽的基础网络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软硬件环境搭建工作,已完成与省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工作,正在进行市级数据接入和政务数据共享等工作;电子证照库已基本建设完成,一旦与大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我市电子证照数据将互联互通。

   4.办事“一个App”。利用“鄂汇办”App消息推送、手机支付、办事服务、便捷登录、文字识别等能力,参照《湖北省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服务接入规范》,基于“鄂汇办”发布应用服务接口,建立我市栏目,持续推动业务量大、受众面广、民生关注的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鄂汇办”。促进政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将政务服务的网络覆盖每一位社会公众,惠及全民。

   5.服务“一个号”。仙桃市“12345”市长专线严格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即坚持一个号码管服务,打造一个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作出一个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的承诺),加快整合全市服务热线平台资源,建设集咨询、评价、建议、投诉、反馈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12345”在线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推动我市“12345”由热线向在线、由咨询向办事拓展延伸。目前,仙桃市“12345”市长专线已整合环保、文化市场监管、妇联、民政、住房公积金、安监等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来话,日均受话量百余件,最高单日话务量超千件,来话15秒接通率95%,按时办结率92%,群众满意率93%,实现了受理、转办、回访、民意调查、质检等功能,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6.共享“一口池”。一方面,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社会信用库、电子证照库和共享材料6大基础数据库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基础软设施,是保证政务数据共享以及共享数据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已启动建设人口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完成仙桃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方案初稿拟定工作。另一方面,已完成共享交换平台软硬件环境搭建工作,实现了与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5家单位数据对接,实现了与省共享交换平台对接。

   7.安全“一把锁”。2018年7月,市大数据中心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完善了77类、290项安全防护措施,以82.4分获得了公安部等级保护三级证书。目前,市大数据中心日均拦截外部攻击3000余次,最高峰13000余次,通过主动分析发现严重攻击事件4次,涉及5个部门、17个应用系统,均已督促整改完成。同时,市大数据中心采用7*24小时工作制,通过派发工单和运维月报等方式,确保运维工作及时高效。目前,市大数据中心总体运行平稳、正常。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政府建设具体内容涉及政府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等众多方面,是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庞大而复杂工程,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有:

   一是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市暂未比照省政府成立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同时,信息化建设资金扎口工作不到位,全市各相关部门并未严格执行《仙桃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仙政办发〔2017〕17号)文件要求,未申请预审或预审未通过的智慧项目,仍然能获得建设资金或被批准采购。我市智慧项目建设仍然碎片化,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以及相关政策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步伐。

   二是数据共享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多部门重复收集数据的现象还比较常见,使用范围上也主要限于机构内部,大量数据沉淀在各部门数据系统中,并且不同部门收集的数据出现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政府资源,也给群众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手续。一方面是由于跨部门跨机构的数据收集、传输、共享、应用等大平台大系统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另一方面是我市缺乏数据资源收集共享的标准体系、数据流通和交易的规范管理体制以及数据安全的保障制度。

   三是网上(掌上)政务服务发展不充分。数字政府本质就是要从用户需求和公众诉求出发,惠民利民。但目前我市政务服务“一张网”网上办件量不高,对减环节减材料的工作整改深度不够,对从上至下使用系统办理的执行力度不足。同时,我市还未开通网上预约、在线支付等线上服务功能,导致群众对“鄂汇办”App的使用需求不高;没有建立和规范系统的投诉监督机制,导致各职能单位对“鄂汇办”App的使用情况不够重视。

   三、工作措施

   按照党的十九大炸三张游戏: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重要精神,我局将加快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围绕政务服务和治理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推进我市大平台大系统的搭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形成政务服务和智慧治理的新平台、新能力、新方式,提高政务、智慧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1.进一步营造“数字政府”改革氛围。“数字政府”是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的改革,包括对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的重塑,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我局将大力营造“数字政府”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加大相关政策、经验、样板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府人员的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思维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各部门对“数字政府”改革的思想认识。

   2.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耦合性很强的工程,涉及部门之多、范围之广、数据之大,需全局统筹、通盘谋划,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我局将加快推进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仙桃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拟定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框架,明确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政府运行、经济调节等重要领域的政府履职数字化内容。

   3.进一步加快构建政务大平台大系统。构建统一的大平台大系统是承载“数据共享模型”、“流程再造模型”以及“信用体系模型”,有效实现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载体和条件。一是我局将加快完善市大数据中心整体能力,包括容量、灾备、安全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构建资源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二是加快建立并完善上下联动、纵横协管的协同治理和应急管理等大平台大系统,通过数据流、业务流、信息流的实时同步更新,构建便民利民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系统、智慧城管、指挥调度系统等基础设施系统。三是建立并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日常办公与业务办理的“一体融合”,同时完善和优化线下服务网点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快功能升级,推进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形成功 能互补、合一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网、一门、一次”一平台通办,精简手续,便利群众。

   4.进一步深化我市大数据整合共享。数字政府建设最大的症结在于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系统各业务之间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政务数据互联互通不充分。我局将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构建跨部门、跨地域、跨系统的“政务云”,强化政务数据整合共享的支撑作用;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强化数据整合共享统筹能力,建立完善共享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各部门、各系统之间数据、信息和业务的联通共享;建立我市数据共享模型,统一数据和业务标准,使得两者相匹配,并实现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5.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数据的安全保障是各部门最关注的。我局将坚持数据安全和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体系和管理条例,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加强安全防控,形成体制机制,实现从数据的形成、存储到数据的传输、应用以及共享全过程监管。另一方面构建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以保障数据安全、政务安全为首要目标,建设动态感知云平台,实时监控网络安全态势,强化评估风险、共享信息,同时进行数据研究判断,建立安全应急机制。


推进智慧城市与网络建设情况汇报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经信厅的精心指导下,市经信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

   一是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创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2018,我局加大调研和宣传力度,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企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在经信局网站上发布两化融合工作动态。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深度融合,加快增长动能转换,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富士和机械、中骏森驰、康舒电子等一批企业引进智能化设备、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化生产。目前,我市已组织19家企业成功申报全省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二是组织申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根据省经信厅工作安排,我局组织绿色家园、新蓝天、富士和、中骏森驰、恒天嘉华和健鼎电子6家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健鼎电子(湖北)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入全国示范评选单位。三是组织申报工信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改造升级项目。我局组织精武鸭脖、新发塑料、富迪实业申报国家电子商务平台改造升级项目,富迪公司入选全省10强上报工信部。四是开通“一信通”。重点将全市393家规上企业负责人和全市工业专班近500人电话作为第一批开通“一信通”,及时发布有关政策信息,畅通政策惠企直通渠道。

   二、推动万企上云,助力数字经济

   “万企上云”工程、“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和“万千产业培育”工程是全省振兴实体经济的三大工程,也是我市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建设制造强市的三大战略任务。2018年8月2日,在省经信厅大力支持下,我局成功举办湖北省2018年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暨“万企上云”工程培训——走进仙桃高新区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课,组织全市300家企业参加了培训,普及工业互联网知识,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目前,我市已有80家企业上云。

   三、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创建,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协调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智慧城市创建的责任分工,我局积极协调督办电信、联通、移动、广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电信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6409.2万元,比上年计划增长28.30%。目前,我市拥有铁塔总数1216个。全市拥有基站总数3891个,其中4G基站总数2278个。宽带用户数32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6.9万户,农村15.1万户),比2017年26.54万户增加5.46万户。全市光纤用户27.5万户,比2017年22.7万户新增4.8万户,城市光纤及广电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宽带接入端口数79.99万户,比2017年72.3万户新增7.6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02.6万户,比2017年97.68万户新增4.92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30.99万户,比2017年25.4万户新增5.59万户。二是组织实施全国第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80万用于行政村光纤升级改造。目前,省广电网络公司114万中标我市110个行政村光纤升级改造到12兆以上,项目已完成85个。三是督办全域免费WiFi建设。目前,全市已建6230个,其中城区已建WIFi热点6000个,乡镇在陈场开始试点。并根据市政府要求,联系了有资质第三方机构,完成了验收工作。四是协调基站建设。江汉铁塔公司在我市有16个疑难站址建设需要协调。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摸清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一塔一策资料台帐。截至目前,己落实11个,还有5个正在协调之中。五是推进宽带进小区。去年2月13日,《湖北日报》内参第447期刊登了“家用宽带为何不能自主消费”一文。3月6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分管领导两次召开协调会。我们迅速协调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房产局、市物价局、江汉移动、仙桃联通、仙桃电信、广电网络仙桃分公司、江汉铁塔公司等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认真查找产生问题原因,列出问题清单,制订详细整改措施,责任到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清理排他协议116份,达成统一意见。5月4日,在新城一号小区三楼会议室,我局组织召开了宽带进小区现场办工会,截止6月底,新城一号小区五期共8000住户可自主选择宽带消费。6月6日,由我局起草的情况说明正式提交给《湖北日报》内参,《湖北日报》内参对仙桃市的作法给予肯定。

   四、强化协调督办,多措并举反电诈

   我局根据市反诈指挥部的要求,积极组织江汉移动公司、仙桃联通公司、仙桃电信、广电网络四大通信企业多措并举反电诈。一是严格落实实名制入网。通过业务流程进行严控,仅允许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入网,在入网过程中严格执行“人证合一”查验。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要求全市所有营业网点均配置居民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读取身份证信息进行联网比对,还为所有网点配置摄像头,现场留存入网客户头像进行人脸识别比对,以上比对均通过后方能办理号码,确保新入网100%实名登记。二是全面处理非实名号码。针对资料登记不完善的非实名号码,首先通过系统短信提醒、弹窗提醒等方式引导客户完善实名信息,对不愿完善信息的客户逐步采取限制通信、停机、直至销户的方式,确保所有客户个人信息准确安全。三是全方位开展语音专线自查自纠。针对本市语音专线发起的呼叫,通过关口局实施主叫白名单鉴权,严格限制主叫号码;加强400业务实名登记和用户登记信息的核实,400号码全部用于企业单位使用,且仅限客户呼入,禁止个人申请“400”业务。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半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进“万企上云工程”。制定出台《仙桃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年-2020年)》。二是积极组织申报湖北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力争今年申报20家,通过审批10家。三是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市创建。10月底协助省级部门组织开展试点项目考核验收,合理利用结余资金继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四是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调督办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联系省通管局,重新聘任省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仙桃监督站工作人员,彻底解决宽带进小区难题。


大数据工作情况汇报

市公安局

 

   近年来,市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按照公安部和省厅部署,全面实施“数据警务、智慧公安”战略,加速推进视频监控、应急处突、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信息化高端应用水平,实现公安工作与信息化的无缝融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公安信息化顶层设计。一是按照省厅要求,全面规划了三年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任务,目前正在根据主要领导意见做进一步优化;二是赴杭州、深圳等地学习外地公安机关在大数据、移动警务、视频监控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全市公安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三是结合实战应用需求,完成了4G执法记录仪、公安四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等建设项目方案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公安应用系统建设。

   2.全力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是开展“仙桃天网”三期工程建设,完成了1300个监控点位施工,搭建了云存储、虚拟化等支撑环境,建成运维管理、机房环控、大数据等应用系统;二是完成无线应急通信指挥车项目建设,整合了图像传输、无线视频会议、350M数字集群移动基站、高音喊话等功能,与省市两级指挥中心实现了音视频的无线互通;三是完成了“仙桃天网”四期点位的现场勘查和方案设计工作,在视频监控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完成了移动警务通终端项目建设,全局民警配备率100%;五是完成了电子封控车建设,构建2G、3G、4G等无线频段的反制系统,实现了手机、移动互联设备的精确定位,极大的提升了实战应用能力;六是完成了交警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了视频监控、信号灯控制、违章处罚、缉查布控、智能分析等功能,构建了智慧交通的核心平台;七是完成了PDT全国联网建设,实现了部省市PDT联网改造。

   3.全面深化信息化应用。一是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二是提升PKI证书使用效率,对全局900余张数字证书进行了逐一核查和重新注册,为新民警申办数字证书,为实战应用人员申请办理公安部云搜索、湖北公安云等系统应用权限;三是公安专网向社区延伸,对54个社区警务室、法院警务室、消防大队、安监大队等外部单位的公安专网进行了现场勘查,签订了网络安全管理协议,开展了网络安全培训;四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大赛筹备工作,指导各单位上报科技创新项目5个、机制创新项目2个,辅导完成了2个参赛项目PPT制作和预演等工作;五是开展科技成果试用活动,完成了2017年度科技成果推广试用评估方案编写、上报工作,完成了2018年度科技成果推广试用产品选型工作;六是坚持机房设备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隐患、修复故障,为全局的信息化应用提供24小时运维保障服务。

   4.视频监控成效显著。2018年,“仙桃天网”三期视频监控点位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车辆识别、人像识别、结构化等技术应用,给实战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支撑。一是深化视频监控应用,刑警、交警以及各派出所均开通了视频专网,完成视频侦查授权以及数字证书制作54个,针对警种的应用场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4期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应用平台操作培训。二是构建了高中低立体化的视频监控体系,极大的提升了指挥调度和车辆布控能力,成功拦截嫌疑车辆22辆并抓获网上逃犯2人,成功处置了“2018.8.2短信报警案”,为群众求助提供30余起视频监控查询。三是提升了道路交通管理能力,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交警支队规范道路交通管理、处置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侦查的重要手段。四是视频侦查应用取得新突破。刑警支队利用视频监控、结构化、人像识别等功能破获“20180504抢劫强奸案”“20180510龙华山抢劫案”“201807系列飞车抢夺案”等案件2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人,其中网上逃犯18人,为各类案件提供视频证据80余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数据中心体制和工作机制未建立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各地必须成立实体化机构、配备10人以上的专业队伍来支撑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实施。目前,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都成立了公安大数据中心实体化机构,增加了相关编制人员,数据警务、智慧公安战略已进入实战化运行阶段。而我局由于缺少机构编制,至今未成立大数据中心机构,相关工作暂时由信息中心负责;4名技术民警不仅要负责全局的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还承担了信息化应用推广、运维保障、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繁重,大数据工作落地难度较大;由于局办公大楼空间不足,信息中心至今没有办公场所,大数据中心的功能分区和相关工作开展推进困难。

   二是数据资源整合难度大。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近几年,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都大力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工作,依托海量数据开展服务政府决策、维稳处突、打击犯罪等工作,而我市各类信息资源整合严重滞后,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我局至今未能整合全市各类数据资源,无法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基础支撑性项目建设滞后。我市在智能感知方面投入不够,系统建设和数据来源存在较大缺失,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智慧城市的重要依托就在智能感知层,智慧小区、wifi采集、电子围栏、RFID、智能出租屋、视频监控、人像识别、车辆抓拍、人证核验等基础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智慧公安没有鲜活、实时的数据来源,管理、分析、决策、服务等手段不足,难以为智慧公安或智慧城市提供数据支撑和精准服务。

   三、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公安大数据运行体制。智慧公安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数据来源,要切实加强公安大数据建设。一是成立仙桃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按照省公安厅要求,参照全省各地做法,由市编办批准成立仙桃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实体化运作。二是配齐岗位人员。按照省公安厅下发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配齐不少于10人的专业队伍,为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推广提供支撑。三是完善场所建设。安排200的办公场所,建设情报研判、业务交流、合成作战、日常办公、应用培训等五大功能分区。四是构建1+N服务模式。所有数据抽取汇聚到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同时为各警种和应急维稳、治安防控、舆情管控等合成作战场景提供数据服务,依托大数据中心发起多部门协同联动、多警种合成作战。

   2.全力夯实数据资源整合工作。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智慧城市,全面共享各类信息资源。一是开展市政府职能部门数据整合工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全市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汇聚、清洗、入库,向公安局开放数据抽取接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公安大数据应用夯实数据基础。二是开展社会面数据整合工作。市政府成立专班,负责具体实施,将交通运营、出租车、GPS、车险、中石油、中石化、房产、邮政EMS、快递、物流、停车场、小区、大型商场会员等信息进行抽取整合,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三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成数据服务共享平台,各类数据的汇聚要确保实时性,通过权限授予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让沉淀在各部门、社会面等信息充分发挥数据效能,为智慧城市提供决策服务。

   3.构建数据智能获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智慧城市的数据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开展智能感知平台建设。按照省公安厅要求,搭建感知平台和物联汇集平台软硬件支撑,建设人脸识别软硬件,平台在视频专网和公安网部署两套,用于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一场三站”、智慧小区、政府部门和社会面等多维数据汇集和应用。二是全面推广“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实现全市小区内进出通道、楼道的人脸识别、通行车辆识别,小区内主要活动区域、主要路段的视频监控全覆盖,依托视频专网数据同步到物联汇集平台,通过安全边界数据摆渡到公安专网大数据平台中进行实战应用。三是建设并推广公安机关社会信息采集平台。对全市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特种行业信息全面采集、管理、整合,搭建内保支队管理的寄递物流、散装汽油销售、保安行业监管等信息采集子系统,搭建治安支队管理的娱乐场所、特种行业信息采集子系统,相关管理单位在全市推广应用,广泛采集相关数据,拓展公安信息来源。四是开展智能感知前端建设。建成人像识别、车辆识别、WIFI采集、电子围栏等智能感知系统,全方位的采集人、物、车等信息,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4.拓展社会信息采集渠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平安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以下系统建设。一是加强出租屋的智能化管理。在全市出租屋安装智能门锁,实时采集屋主和承租人的身份、人像、指纹信息,通过窄带物联技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传输,彻底解决出租屋管理难、信息采集难的问题,全面、及时掌控房屋出租以及相关人员信息。二是加强电动车等两轮或三轮车辆的管理。采用RFID、NBIot等物联网通信技术,在上述车辆上加装电子标签等终端,在“仙桃天网”视频监控杆件上安装信号接收器,实时采集车主、车辆、通信记录等信息,全面提升电动车等车辆的管控能力。三是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将旅店、网吧、商场、医院、加油站、金融等重点单位和场所的视频监控统一接入到市局的视频监控平台中,实现调阅、下载等功能,为公安实战应用提供全面的视频信息支撑。四是开展人证合一身份验证系统建设,在旅店、网吧等需要实名登记的前台推广系统应用,建设数据汇集平台等软硬件支撑,加强相关行业管理,拓展公安人像识别信息来源,建立全市的动态人像身份库,甄别身份、锁定嫌疑人。


对接大数据平台  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我市认真落实人社部《“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适时对接大数据平台人社全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速

   一、工作现状

   (一)规范社保卡制发流程,与我市“一卡通”建设项目对接(一卡通平台)

   近年来,我们不断规范社保卡制发工作流程,我市已经发放了137万张社保卡2015年4月,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市,我市制定了智慧城市“1+2+5+X”的总体规划,其中仙桃一卡通项目列为我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工程,2017年6月市长办公会上明确交由我局牵头建设。2018年1月,《炸三张游戏:推进仙桃市一卡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仙政办发[2018]1号)明确,成立一卡通管理中心,设在人社局,履行争取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监督指导项目建设,协调基础信息采集的职责。

   1.明确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建设仙桃一卡通。我市一卡通项目是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卡,加载住建部、卫计委、交通部和银行金融功能五大密钥,力争用年时间打造出包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小额消费、金融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卡多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我市一卡通主要涵盖“一卡多能、使用方便、具有特色、安全可靠”的特点,主要功能如下:社会保障功能。涵盖社会保障相关业务,支持社会保险费缴纳和支付、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教育、医疗保险结算、社会化管理等功能,支持卫生健康诊疗一卡通,实现智慧医疗就诊凭证、诊间支付和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等应用。公共服务功能。整合相关部门(单位)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一卡通的通用身份认证和办事凭证功能,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的一卡通服务,支持公积金、民政、医疗卫生、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应用。小额支付功能。实现医院自助结算、公交、停车、景点门票、健身娱乐等广泛公共服务领域的小额支付应用。金融支付功能。具有合作银行借记卡功能,支持存取款、消费、转账、圈存、闪付等个人金融服务功能,方便市民养老金、政府补贴等相关费用补助的发放使用。

   2.成立仙桃一卡通项目建设工作专班。2017年9月1日,从市智慧办、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卫计委、市城投公司、市公汽公司抽调业务精、专业强、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组成一卡通工作专班,仙桃市一卡通项目建设办公室在我局市社保核算中心挂牌。专班组织了武汉、金华、杭州等地学习考察、经验交流,初步形成仙桃市一卡通的建设方案。仙桃一卡通以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为主卡,叠加其他便民应用。经过我局的积极努力,省人社厅部已将仙桃列为湖北省第三代社保卡三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一卡通建设方案已呈报国家人社部待批。

   3.协助遴选浙江大学作为一卡通项目顶层设计单位。由于一卡通工程涉及技术标准多,共建应用的范畴大,技术难度和协调难度都远超其他信息化建设项目。我们确定浙江大学作为仙桃一卡通项目的顶层设计单位仙桃高新投公司与浙江大学在2017年11月16日正式签订规划设计合同。浙江大学委派行业经验丰富的团队承接顶层设计,设计围绕卡结构、系统支撑平台、应用软件、线上服务平台、综合服务体系、运营发展等多个维度,编制《仙桃一卡通项目总体建设方案》。目前,各项调研工作基本完成,于2018年3月完成总体建设方案设计,组织方案评审。

   4.协助编制《炸三张游戏:推进仙桃市一卡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2018年1月25日制发了炸三张游戏:推进仙桃市一卡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机构及相应工作职责我局承担一卡通管理中心组建任务,负责一卡通人社部门的申报审批工作,负责一卡通项目基础数据管理,制定发卡计划,根据计划准备制发卡数据,指导卡公司发卡以及发卡后的服务工作。

   (二)梳理人社对外经办事项,与省市政务服务业务经办平台对接(一网通平台)

   2018年4月19日,省人社厅召开全省人社公共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人社公共服务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厅要求,2018年10月底前,实现80%具有依申请特征的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一次办好”。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梳理目录要全面、审核论证要科学、标准建设要统一、系统联通要提速、信息资源要共享。

   我市通过对现有人社业务经办事项进行梳理和流程优化,打造一个多渠道接入、一窗受理、一体经办、统一反馈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仙桃人社业务异地办、就近办、快速办,从而提高仙桃市人社服务与管理水平,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一是梳理经办事项清单。对现有仙桃市人社45项业务(其中7项业务暂不梳理,2项业务涉及到地税,5项业务涉及到医保局)进行标准化流程的全面梳理,形成《仙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业务标准化经办事项清单》。二是建设标准化平台。创新业务模式,支撑一窗式服务政策落地,实现网上或者大厅前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办结,减少单位和个人多窗口排队时间和业务经办等待时间,促进业务高效办理。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将45项业务搬到公共服务平台中,让参保人可以网上进行自助办理业务;同时配套建设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等自助办事平台,让参保人可多渠道进行业务办理。四是建设监察平台。实时监控事项经办过程,对预警纠错事项进行纠察,对到期、超期经办事项进行督办提醒。

   目前,经过事项梳理和前期开发对接,我市共有89大项157个小项可直接在省市政务服务平台上经办。一是局机关有9类共62项业务,包括服务机构审批、事业单位管理、劳动人事仲裁。二是市职称评审中心7项业务,包括职称认定等。三是考试中心1项业务,包括领取人事考试证书。四是职业能力鉴定中心3项业务,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办理、查询和补办。五是人才服务中心6项业务,包括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六是劳动监察局1项业务,即劳动保障监察年度书面审查。七是就业局13类33项业务,包括创业、培训、补贴、失业保险等。八是社保局6类13项业务,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九是居保局4类11项,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管理、关系转移和个人权益查询等。十是核算中心6类20项业务,包括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社保卡、职工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一卡通卡面设计仍未批复,项目密钥报批工作较复杂。一卡通项目涉及人社、人行、卫计、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审批,根据一卡通项目报批要求,我局已完成卡面设计方案,申报材料已获省人社厅批准,向人社部提交报批材料,尚未最终批复。市卫计委负责居民健康密钥报批,一卡通合作银行,负责人民银行的审批。成立的卡公司要负责住建部、交通部的申请报备工作。

   2.重新招标一卡通项目合作银行,涉及前期社保卡合作项目资金清算问题。2018年3月,报名仙桃一卡通建设合作银行有农商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6家,这6家全部参与我市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制发业务。为了保持资源聚合的利益最大化,也要促使竞争获取更好的服务,在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协调下,决定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3家合作银行。根据3家银行的投标金额确定投入比例,根据比例确定发卡数量。当月,省人社厅获悉此招标信息后,立刻要我们向市政府汇报,终止了合作银行再招标工作。按省人社厅与相关商业银行签订协议,每制发一张社保卡,相关商业银行可配套40元人社信息化建设费用。该费用主要用于制发卡成本开支以及省厅、各地市州人社系统建设、升级、维护费用。各地市州人社部门要使用这笔资金,需向省厅信息中心申报,由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向相关省级商业银行发函确认后,各银行再走招标程序完成所需项目采购与建设。目前,仙桃已经发放了137万张社保卡,除去已用于信息化的建设资金,还有剩余资金额度近3064万元(数据待与各合作商业银行核对)没有使用。如果本次换卡有部分银行出局的话,这笔没有使用建设资金很难拿回来的。以后,省厅要建设的系统,需要仙桃分摊的话,资金没有出处。我市现与6家银行签有合作协议,合同尚没有到期,因“仙桃一卡通”项目建设而单方终止合作,未入围商业银行将会追究我局责任。

   3.省厅信息中心支持我市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但不支持批量换发二代卡,也不支持在6家银行中再招标。一是省人社厅支持仙桃智慧城市建设,建议以武汉模式(人社部门发卡主体不变,原有合作银行模式不变,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基础上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仙桃一卡通。二是湖北省城镇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项目,经省政府同意,采取招标方式,全省确定了9家合作银行(在我市有分支机构的6家,均与我局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签订的15年协议尚未到期,与银行合作方式不宜改变。近期省人社厅给出意见,以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的金融账户为标的再次招标不可行。三是我市社会保障卡发放覆盖率达95%以上,重在拓展应用,不宜大批量换卡,我市第三代社会保障卡试点工作暂缓。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智慧城市项目中如涉及行业主管部门报批的,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以免影响项目建设进程;二是切实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由商业银行与部门合作履约的,要完善银行都能接受项目合作方案,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后再行实施。


智慧医疗工作汇报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当前现状

   目前,我市智慧医疗建设已初显成效。线上医疗服务全面推开,健康仙桃App正在推广上线,在市、镇两级均开通了自助、扫码、网约等服务项目;建立了仙桃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整合了体检、公卫、医疗等健康数据,健康资源在全市各医疗机构之间可共享互联互通;远程医疗会诊格局形成,建立了仙桃市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会诊系统覆盖市、镇、村三级,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对上对下开展远程会诊、指导、培训;实时智能监管逐步加强,利用比对、分析、评测手段对医疗违规行为进行事前提醒、事中告诫和事后审核;“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突破开展,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家庭医生智能服务包,公卫人员3分钟内完成签约随访。

   二、主要做法

   1.高起点规划。结合医改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市卫健委将智慧医疗建设体系,归纳为“12345+N”,具体为:“一套专网”全市统一的卫生专网;“两个中心”人口健康数据中心、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三大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MHR)、电子病历(EMR)、全员人口库;“四项便民举措居民健康卡”(市民卡)、微信公众平台和公众健康服务网、自助一体机、电视健康频道;“五类应用系统”一是公共卫生类,包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计划免疫管理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妇幼健康管理系统、血液管理系统等;二是医疗服务类,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检验检查报告系统(LIS、PACS)、远程心电系统、远程病理系统、分级诊疗管理系统、院前急救系统等;三是医疗保障类,主要指医保结算系统;四是药品管理类,主要指药物配送监管系统;五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指市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功能是整合上述各项系统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N”基于三大数据库的其他各类人口健康智慧应用,如智慧养老、健康机器人、社区健康小屋等。

   2.有效整合资源。一是集中更换。2018年初,由金山云公司集中更换公卫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基层his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去了实现该3个系统互联互通制作接口的时间和后期维护成本。二是打包建设。选择医疗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苏州海氏云承公司打包建设分级诊疗、远程影像、检验系统、健康仙桃手机App等主要业务系统,减少厂家数量,为系统间数据交换,共享提供极大方便,同时从源头上杜绝了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三是统一标准。为实现全市医疗单位数据共享标准内容统一,决定由金山云公司统一设计“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页面,包涵个人健康档案、就诊信息,金山云将各医疗单位收集的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呈现,然后让各医疗单位His再链接该查询页面,达到全市各医疗单位共享内容一致、标准一致的目的。

   3.积极组织协调。一是达成统一共识2018年,市卫健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仙桃市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下发了《仙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大数据整合共享力度,形成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共建格局。二是积极协调推进。由于市直3家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研发公司各不相同,数据标准不一致,历史数据量比较大,在完成3家市直医疗机构数据采集及各系统互联互通期间,市卫健委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在一个月内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了所有历史数据采集,并且达到了实时传输、互联互通的效果。三是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公卫、His系统能高效实施推广,市卫健委专门设置智慧医疗工作室,在胡场镇卫生院安排专门研发场地,为近20名工程师配备办公座椅,搭建卫生专网,解决用餐困难,并协调医务人员积极配合进行系统测试,为系统研发、测试、修改、上线畅通了渠道。

   4.不断加大投入一是争取项目支持。2017年,市卫健委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将智慧医疗建设列入科技惠民项目,获得省级财政项目经费200万元,目前已拨付100万元。二是积极筹措资金。2018年,市卫健委主动与北京金山云网络有限公司对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拟用5年时间统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基层His系统、“移动家医签约”系统、“移动医疗”智能终端、健康仙桃手机App、远程诊断系统、远程影像(检查检验、远程心电)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等10大业务系统,搭建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1.智能应用推广有待普及。虽然在智慧医疗基础平台建设和推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智慧医疗建设覆盖面不广,有关工作宣传不够,导致群众对相关智能应用程序的使用率不高,对智慧医疗的认知程度较低。

   2.数据整合渠道有待畅通。智慧医疗体系需要产业链各方密切合作,包括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终端厂商等,而我市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系统和设备涉及到多个厂商,实现互联互通有一定困难,需要连接其他部门和对接省级等数据系统难度更大。

   3.建设经费保障有待落实。智慧医疗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地方财政又没有专项经费保障,主要靠市卫健委和各医疗机构自筹。医疗卫生单位既要履行公益职能,又要承担人员工资福利,还要搞基建、买设备、育人才,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当有限,导致建设进展不快。

   4.信息人才队伍有待加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大多是兼职信息化管理员,不能很好胜任基础网络安全信息维护工作,制约了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我市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智慧医疗建设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不断提升。

   四、建议

   1.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智慧医疗建设要打造全省标杆就必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抓,成立市智慧医疗项目领导小组,出台智慧医疗专项政策,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建设任务,全面协调有关单位参与落实全市智慧医疗工作的实施。

   2.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欠账较多,制约了智慧医疗建设进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智慧医疗这项惠民工程纳入财政专项经费预算,重点在平台研发、建设方面予以保障。然后,由市政府牵头与企业进行合作,由投资企业联合网络、银行、保险、基金会等行业共同建立“智慧医疗合作基金”,以市场运作机制来保障平台的维护与升级,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证,确保平台的长效运营。

   3.全方位强化平台建设。引进周边县市已经运行比较成熟且医疗机构比较认可的城市智慧医疗平台,整合“健康城市+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的应用对市内各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公共平台、镇(街道)及村(社区)的慢病管理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就医结算支付系统等平台进行整合,实现市内医疗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各医疗机构间诊疗记录和医疗文件等医疗相关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跨机构的医疗协作及分级诊疗活动。


市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我市的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启动于2012年。2012年11月30日,《仙桃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方案》通过省专家组验收。数字城管项目与数字社管项目采取硬件共享、软件分别招标的形式建设。2013年10月22日,数字城管软件项目通过市财政局招标,武汉市力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主要负责九大基本子系统的建设和城区18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部件的采集。2014年6月,力龙公司开发了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综合评价、监督指挥、基础数据、地理编码、应用维护和数据交换9个子系统;对老城区北起沿江大道、南止黄金大道、东起叶王路、西至丝宝路1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及其它共6大类85小类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信息进行了采集,共采集各类部件99275个。2014年5月9日,市城管局通过招标,确定中国联通仙桃分公司为数字城管无线运营商。联通公司为我局城管人员提供了“城管通”手机,在城管局各类执法管理用车和环卫设施设备上安装了GPS设备等硬件,并与数字城管软件对接,使数字城管平台具备了运行条件。2014年6月18日,仙桃市数字城管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调试,7月份起试运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按照高位监察、监管分离的原则,我市在“大城管”基础上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与城管办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办、考核评价。定编45人,其中正式人员10人,招聘专职信息采集人员35人,内部设信息采集组、考核督办组、环卫管理组三个机构,具体负责数字城管平台案件从采集到结案的各个环节的工作。

   (二)长效机制运行情况

   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作保障,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促进城市长效管理、常态管理。

   一是完善机制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委、市城管局先后出台了《仙桃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构建了“大城管”工作格局,强化了城区“三办一园”、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市直各战线、有庭院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居等170个单位的城市管理责任,确保数字城管平台发现的问题有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落实。

   二是明确责任。制定了《仙桃市城市管理责任界定》,制定了《城区“三办一园”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管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市直各战线、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170个责任单位的管理范围、管理职责和考评细则,细化了管理责任,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确保数字城管平台发现的问题能按时按要求解决。

   三是考评结账。我们主要采取“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年总评”的方式,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对170个城市管理责任单位落实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办和考核结账。“日巡查”,即我们将城区划分为23个网格,配备23名信息采集员每天固定在网格内不断地进行巡视检查,上报上传发现的问题,并对整改案件进行核查。为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我们还开发了“城市e管家”手机软件,开通了“城管110”投诉举报电话(3603110),接受市民的投诉举报,扩大案件来源。“周通报”,即每周对各责任单位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月考评”,即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结合数字城管平台结案率,分类排出名次,并将考评结果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年总评”,即根据全年数字城管平台结案率和年度考核结果,对城市管理责任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年度总评,分类排出名次,并将考评结果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

   (三)绩效考核情况

   数字城管考核结果每月与城管人员绩效工资挂钩,与相关责任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和评先表模挂钩,以考核结账为抓手,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对城管系统实行全员考核。按照《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的规定,每月对各单位数字城管平台结案情况和完成月度工作任务情况进行一次考核结账,并与城管人员每月绩效工资挂钩,直接在城管人员当月工资中扣除。

   二是对城市管理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根据《仙桃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对城区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等170个城市管理责任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和考核结账。考核结果分别纳入城区“三办一园”、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年度综合考核中“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内容(20分)和“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文明城市创建6分,其中城市管理工作2分),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由市政府另行表彰通报。

   (四)日常运行管理情况

   截止目前,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共受理案件429045件,其中信息采集员上报423123件,“城市e管家”投诉举报1344件,“城管110”电话投诉4319件,视频监控上报146件,领导交办113件,已结案320308件,结案率96.3%,超期和缓办率3%,共发放督办通知、情况通报127份,召开城市管理工作督办、部署会议9次。尤其是对“城市e管家”投诉举报案件,做到了接受主动,处置快速,回复及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是初步建立了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建设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同时在城区“三办一园”和50个社区村居、24个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建立数字城管二级平台,构建起覆盖城区的网络,使平台发现的每个问题形成了“事件上报—>建立案卷—>任务派遣—>事件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绩效评价”的闭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模式与手段“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互动、从传统以现代”的巨大转变,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二是实现了人员、车辆、设施、设备和重点部位的在线实时管理。可以随查看信息采集员、城管人员的位置,对他们的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可对执法、管理、作业车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杜绝违规用车行为;利用“互联网+”模式和物联网技术,可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中转、处理进行监管。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日常管理,解决突出问题,处置突发事件。

   三是营造了全民城管氛围。广大市民下载使用“城市e管家”手机软件,通过该软件反映城市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人人成为信息采集员、社会监督员,扩大了信息来源,强化了部门责任,促进了问题解决,改善了人居环境,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市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四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城市管理责任单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对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或不整改,弱化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城管”运行机制,影响了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建议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外网,打通数据壁垒。其次,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由于数字城管平台是一个持续性投入的建设项目。运行四年多来,目前的数字城管急需向智慧化升级,但由于资金的短缺,仍无法顺利升级。建议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制度,确保项目的正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