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图片

图片
欢迎访问_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当前位置:仙桃政协 > 发言选登 > 信息浏览
市政协“绿满仙桃再行动 生态文明再提升”座谈会材料汇编
文章来源:仙桃市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0-11-30

“绿满仙桃再行动  生态文明再提升”

调 研 报 告

市政协调研组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过去十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负增长至6.82%,下降了4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减少至221万方,减少了265万方。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好生态环境的伟大征程中,“在哪植绿?怎么植绿?如何护绿?”成为当前我市最紧迫、最现实的命题。带着实现“绿满仙桃”的憧憬,11月以来,真人炸三张:魏家军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及相关部门领导,对我市林业事业发展与造林绿化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荆州、襄阳、枝江等地学习考察了先进经验,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外地的做法与经验

   (一)破解造林用地瓶颈,多方拓展绿化空间,解决“在哪植绿”问题。调研组考察的襄阳、枝江、荆州三市,和仙桃同样面临造林植绿土地面积有限的困境。襄阳市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留足生态建设空间,满足重大生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他们深挖绿化用地潜力,向村庄、滩涂地、坡耕地、村集体闲置地、公路路肩地、水源涵养地、城乡边角地求空间,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实现见缝插绿、无地不绿。2021年,襄阳市安排造林绿化总面积18.56万亩,培育林业苗木花卉2.17万亩、中幼林抚育30.7万亩,“四旁”植树598万株,建设森林乡村405个。枝江市国土面积196万亩,耕地70万亩。2015年以来,他们共完成国土绿化面积6.32万亩。其中:完成全域复绿和长江两岸造林0.81万亩;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1.38万亩;完成村庄路渠707公里0.24万亩绿化;完成通道1348公里0.65万亩绿化;建成湖库水源涵养林0.22万亩;城镇绿化0.2万亩;发展花卉苗木和其他经济林2.8万亩;村庄庭院植树66万株;农田林网植树15.6万株。荆州市属于粮棉油产区,有50%的耕地和30%的湿地。他们以通道绿化、门户镇绿化、村庄绿化、洲滩造林、环湖林带、立体种养、休闲林业、城郊小森林、农田林网等为重点,围绕江、河、湖、库、沟、渠营造纵深林带,同时大力推进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屋顶花园、城市立交、高速互通、空中花廊等立体绿化,全市道路绿化率达85.57%,建成区树冠覆盖率平均达39.69%,河流型水岸绿化率为94.36%,湖泊型水岸绿化率为96.97%,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覆盖率超过90%。

   (二)高位部署,规划引领,项目推动,专业落地,解决“怎么植绿”问题。首先,襄阳、枝江、荆州三市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的责任主体不是行业主管部门,而是地方政府,党政领导牵头分包造林任务,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襄阳市成立了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和湖泊局、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常态化推进绿满襄阳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制发《炸三张游戏: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和《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五年计划(2020-2024年)》以及《2021年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荆州市高规格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指挥部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并建立了市“四大家”领导联系“绿满荆州”行动工作制度,要求市领导深入联系点,开展检查督办工作。其次,襄阳、枝江、荆州三市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造林绿化进行了科学和详细的规划。襄阳市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一立足于“满”,做到应绿尽绿,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二立足于“长”,制定5至10年中长期规划。原则上枣阳、老河口、襄州、樊城及高新开发区、东津新区等地的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要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南漳、保康、谷城、襄城、宜城在现有基础上稳中有升。三立足于“高”,从单纯追求绿化面积向面积、体量并重转变,增量提质。四立足于“全”,既有总体规划,又有专项规划。组织制订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的专项规划,制订推进机关、学校、社区、营区、厂区、矿区等绿化美化规划,制订推进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水系堤坝、河渠湖库周边绿化规划。荆州市立足平原湖区林水相依生态特色,编制了《荆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提出了“水乡林城,生态荆州”规划定位和“一江带四区,五脉汇六廊,八核融多点”空间布局。再次,襄阳、枝江、荆州三市都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以工程建设推动国土绿化工作。此次市外考察活动中,三个市都有1-2处亮点工程让调研组全体成员赞叹不已。行驶在荆州园博园十里长廊,宛如在画卷中穿行;漫步在荆州护城河公园,森林的气息扑面而来。枝江的滨江公园,美不胜收。襄阳的绿化规划,大气磅礴。襄阳市重点实施十一大工程:精准灭荒工程大力开展“四荒”造林和“四旁”植树,2020年全面完成8.54万亩任务,2021年计划完成3.29万亩;鄂北生态防护林工程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县、乡道路护路林带和水系、渠道护岸林带为经络,以片林、农田、湾子林和森林乡村为支撑,营造鄂北生态防护林27.5万亩;汉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规划造林18万亩,推进长寿岛、鱼梁洲、万洋洲、汉江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储备林工程计划造林69万亩,2021年完成11.9万亩;汉江中下游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以“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为指引,实施6大类73个重点项目;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及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城市绿心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在全域开展“千村万树”行动,2021年创建森林乡村445个,折合新增绿化面积6.74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工程以乡土树种培育为主要目标,培育3-5家本地苗圃龙头企业,培优3-5个本地苗木良种,打造5-10家规模化、标准化苗木产业基地;经济林果产业工程发展汉水优质桃、梨、油茶,建设中药材、草本植物等林下示范基地,到2024年完成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00万亩,新增产业基地50万亩;碳汇林工程以针叶及阔叶林为主,计划到2024年建成碳汇林50万亩。最后,襄阳、枝江、荆州三市在国土绿化工作中体现出了很强的花匠精神和专业素养。襄阳坚持凡造林必设计,强化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强化遵循自然规律和近自然林搭配原则,优化林种结构,革除过度偏重观赏性、景观化弊端,提高森林的自然演潜能力。襄阳十分注重乡土树种的选育,强化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他们突破性地推进了种苗繁育和苗木产业发展,为国土绿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乡土种苗基础。襄阳的森林乡村作业设计突出以下几项原则:1.乡土树种原则,杜绝名贵花木,除经济林苗木和行道树外,推行全冠苗造林;2.相对集中原则,每个村主栽树种不超过3种,主栽树种面积不低于70%;3.尊重农民意愿原则,设计方案要征求村组干部和村民意见。荆州中心城区按“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河渠林荫化、居住小区花园化”思路打造,印制了《荆州市植树造林指导目录和技术手册》,通过开展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绘制了工程作战图,对建设路段、树种和建设标准等一一明确。

   (三)理顺机制,创新举措,解决“如何护绿”问题。枝江市采取“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多方筹措”的投入新机制,整合水利、交通、国土、林业等相关项目资金,对非基本农田连片5亩以上的新造林面积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5%的,市政府按600-8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冠名绿化景观带、休闲公园、公共绿地、命名企业林等形式植绿增绿护绿。他们在全市建立了27支、273人的专兼职护林员队伍,并创造性地让小学生当监督员和考核员。荆州市特别注重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他们开展“绿满荆州”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六进”活动;举办了“植树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庆活动;开展了创森万人签名、创森骑行、创森摄影书画大赛等活动;进行了古树名木普查,编印了《荆州市古树名木画册》,为全市236株古树名木建立了档案,保护率达到100%。襄阳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绿满襄阳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森林乡村建设、乡土树种繁育和工作考核激励的奖补。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管护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市场主体进行管护抚育;发挥《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苗木供应商库》作用,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的重大林业生态项目,原则上从供应商库中采购苗木;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开展“捐种一棵树”活动,建立认领管护机制;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提高社会公众植绿护绿的认知度和成就感。

   二、我市情况的基本判断

   (一)林地空间有限,增绿潜力尚存。我市国土总面积380.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水域和湿地面积280多万亩,2019年林业调查数据库中林地面积37万亩“三调”林地面积约为11.8万亩。土地格局和生态红线已经形成,腾出成块连片土地用于造林几乎已无可能性。但是,调研组经过摸底,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一定的增绿潜力。一是汉江和东荆河岸线植绿率不高,还有近万亩的空间可使用。其中,91.2公里长的汉江干堤,正常行洪岸线总面积达5451公顷,目前沿岸防护林面积只有500公顷,再增加400公顷不成问题。96.81公里长的东荆河现有护岸护堤林面积508公顷,再增加300公顷问题不大。二是仙桃境内全长76.4公里的318国道实际约有7000棵树,境内全长18.6公里的240国道实际约有3000棵树,两条国道按标准还可增栽1.35倍量的树;虽然4条省道(共157.4公里)的绿化基本满足相关标准,但是我市2200公里总长的县乡道,高标准绿化路仅200公里,尚有2000公里折合近1万亩可供绿化。三是目前全市房前屋后的树基本砍伐殆尽,按照全市约25万个宅基地中的1/3房前屋后可栽树10棵左右计算,可栽树75万棵,折合约1.2万亩。

   (二)林业事业发展不充分,生态绿化格局待构建。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绿色崛起,大力开展全域绿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的称号。但是,我市林业事业发展实际上是很不充分的,甚至有些工作在倒退,国土绿化工作缺乏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专业性指导、创造性落实。突出表现在: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两项重要指标呈负增长态势;树种结构单一且不合理,速生丰材树种意杨占全市森林蓄积量80%以上,经济林面积占9.75%,防护林面积占1.63%,特种用材林占比不到1%,难以形成复杂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家底不清,基础数据不明,河湖沟渠、房前屋后、农田林网、城区街道等处的树木数量、品种、规格、长势以及土地性质没有权威统一的数据;乡土树种优势丧失,不切实际、盲目追求景观化,“年年栽树年年光、年年栽在老地方”现象普遍;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没有形成合力,党政领导班子对所辖范围绿化工作研究不够,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不高,群众种树护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协调不够。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市大量林权被一些社会力量占有,他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既没有速生林与生态林的配比规划,也没有采伐与更新的迭代规划,林木被周期性砍伐后基本难以修复。一些地方在进行绿化项目建设时,没有按照不同地段的土壤条件和功能需求,适时适地、突出特色进行科学栽种,更没有考虑配置适当面积的用材林来弥补后期管护的成本开支,导致这些绿化项目的内生力和生命力十分脆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区园林绿化的全部重心集中在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公园广场绿地和城市小游园等“市民公有”绿化,对小区、企事业单位、房前屋后湾子林等“居民公有”绿化缺乏指导和手段,既不利于绿化总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城区整体景观效果的打造。

   三、“绿满仙桃”实施建议

   (一)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建议在编制《仙桃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仙桃市林地布局和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仙桃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还要组织制定汉江、东荆河、市管大型河流、农田林网等专项绿化规划,制定推进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小区绿化等绿化美化规划。在规划中,要明确把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提升至平原城市平均水平以上,要明确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要优化树种结构,常青树比例达到50%以上,乔木树种比例有大幅度提升。“绿满仙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要对规划、计划、项目、资金、林地、苗源、产权与养护各个方面充分论证,并制定对应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坚持统筹推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形成1-2个看点。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市必须突破思想、资源、资金、人才等条件限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办成几件对“绿满仙桃”有影响力的关键性事情。1.集中力量实施“汉江绿色生态廊道”和“江滩公园”工程。在汉江仙桃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绿线范围内、临水侧护堤地一定范围内,平均总宽度不低于120米,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以上,因地制宜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规划造林2万亩以上。加快推进10公里长的江滩公园建设,为城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休闲娱乐胜地。2.集中力量实施“至排湖景观林道”工程。黄金大道-新318国道-袁排公路以及麻胡公路以郊野型绿道标准打造,宽度不低于50米,树木以高大乔木为主,要让人们行走其中,陶醉在水乡田园的美妙风光里。3.集中力量建设3-5个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性苗木基地。“绿满仙桃”要落地,首先要在菌种选育、苗圃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强化适合我地栽植树种尤其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培育和选育。4.集中力量实施“村种万树”工程。乡村绿化是国土绿化工作的主战场。要下决心开展农户庭院绿化、村组路渠绿化、村头林和湾子林建设,形成沿路沿水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全方位立体绿化格局。

   (三)强化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建议加强对“绿满仙桃”的组织领导,实施“绿满仙桃”再行动,安排和部署“四大”专项行动:城区立体绿化专项行动、通道绿化专项行动、岸线绿化专项行动和房前屋后绿化专项行动。“绿满仙桃”是公益事业,要加大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力度,每年安排8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绿色乡村建设、树种繁育和工作考核的奖补,调动市场主体、村集体、造林大户和群众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仙桃市国家储备林PPP项目、林权抵押贷款项目,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作用,争取额度大、周期长、成本低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投入到“绿满仙桃”行动中。要创新护林机制,加快推行“林长制”,探索实施“生态管护员”制度,科学整合卫生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生态护林员等三员为一员。要理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管理体制,关心关爱林业队伍建设,要把对地方主职进行绿化知识培训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市直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策划实施重大生态项目;市园林局负责抓好城区绿化和环城镇绿带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抓好乡村绿化美化;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抓好公路绿化;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抓好河道、湿地、灌区绿化。要将“绿满仙桃”再行动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市政协要常年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监督和促进国土绿化工作。

 

多方拓展绿化空间,突破林地矛盾瓶颈

市政协常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张淑香

 

   仙桃市作为江汉平原腹地中心城市之一,以其得天独厚的水乡条件,孕育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增强了生态宜居吸引力。2013年底,仙桃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距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仍有一定距离。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仙桃市林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仙桃市2019年林业调查数据库中林地面积为2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19%,森林覆盖率为7.18%,而根据“三调”初步成果,仙桃市林地面积为7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9%,二者相差较大,这是由于林业部门与国土部门在分类标准、地类划分标准、图斑区划标准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当前空间规划编制的“一张底图”是以“三调”成果为依据,缺口巨大。从林种结构来看,仙桃市长期在场、垸种植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作为主要造林方式,用材林占比超过了98%,经济林占比仅为0.89%,且优势树种以杨树为主;从龄组结构来看,乔木林中以中幼林为多,占比接近97%,林种、林龄结构不够协调,对于林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仙桃市境内无山体,可供造林的块状区域较少,在保障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前提下,林业和农业存在一定冲突,土地利用结构己成为仙桃市大面积造林的主要瓶颈。

   2.仙桃市绿化空间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仙桃市以“绿满仙桃行动”为抓手,绿化工作稳步提升,截止2019年底仙桃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82平方米/人;全市各镇区绿化覆盖率为35.17%。但是从绿量来看,老城区公园绿地绿量不足,立体绿化尚不成熟,新城区公园绿地档次高、面积大,但功能尚未完全发挥。从分布来看,城区范围内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为34.78%,绿地分布不均衡。从质量来看,建成年代较早的公园景观设计较为落后,服务设施老旧,绿化相对单一。

   二、几点建议

   1.优化林地资源结构,创新造林模式。一是优化仙桃市林种、龄组结构,合理调整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商品生产林地结构,注意中幼林的抚育;二是适当提高水杉、皂角、黄连木、构树等乡土树种种植比例,丰富城市树种结构;三是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林业质量,营建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四是重点修复仙桃市境内废弃采土、采沙场等面积较大的受损弃置地,重塑自然生态环境。

   2.形成绿化生态廊道景观,拓展绿化新空间。充分发挥生态景观林带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促进宜居城乡建设中的作用。一是道路绿化工程,对沪渝高速、随岳高速、孝仙嘉高速、318国道及汉宜高铁、城际铁路沿线重点实施绿化美化建设,扩大可绿化路段绿量,全面开展宽幅林带建设。二是水系绿化工程,充分利用滩涂地、湿地,进一步新建林带,补植断带,选择叶色变化丰富、观赏价值高的植物为骨干树种,形成季相变化鲜明的河道景观,打造复杂水系完整的防护林体系。三是农田林网防护工程,按照“万树村”目标,重点推进“一网四旁”绿化体系建设,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3.树立立体绿化理念,拓展生态宜居城市新空间。立体绿化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新空间,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型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议加强使用屋顶绿化、壁面绿化、挑台绿化、柱廊绿化、立交绿化和围栏、棚架绿化等立体绿化形式,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一方面减排地面雨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扩大其生态效益,起到防涝减灾的作用。


 

炸三张游戏:我市河湖岸线绿化的有关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 周承华

 

   岸线值绿,既关系“地绿”,也关系“水清”,绿化质量直接影响流域水土保持,直接影响整体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我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全市共有省、市、镇、村管大小河流10638条,总长9140公里(其中:省管河流3条共206公里,汉江91公里、东荆河97公里、东荆河北支18公里;市管河道33条、长805公里;镇管河道305条、长903公里),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10个、面积15平方公里,加强岸线植绿,尤为重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境内河湖岸线绿化力度,全市省管、市管河湖生态环境环境持续好转。汉江、东荆河、排湖泵站电排河、杨林尾泵站电排河所有河段,十二垸改道河、南干渠、北干渠、通顺河等其他市管河流部分堤防岸线整治后进行了植绿,环境明显改善,但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但乱搭乱建、乱耕乱种、乱堆乱放现象一时难以根除。

   首先河湖岸线目前仍建有大量棚屋、旱厕甚至是房屋,既侵占了河湖管理空间,又直接对河水造成污染。经统计,仅市管33条河流岸线就有44544户群众沿河居住,沿河建有3185个旱厕。

   其次河湖迎水面坡岸普遍被群众开垦耕种经济作物,既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堤防,又伴随有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直接流入河中影响水质,市管33条河流迎水面共乱耕乱种4216亩。

   第三沿河居住的群众各类生产生活垃圾乱泼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春节前后或有群众做红白喜事产生的白色垃圾、农作物收割后的秸杆、偷倒的建筑垃圾等问题河湖岸线随处可见。

   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然有邻岸生活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各地各部门协调统一不够等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1.整体规划不够岸线缺少一个综合“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岸线的生态修复、复垦复绿、造林绿化等生态保护和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2.资金投入不足沿河湖造林地多属大户承包经营,造林绿化每亩造林、管护投入在千元以上,由于没有项目资金支持,大户承担不起,不愿绿化,造林绿化推动困难。

   3.违法处置不严虽然市水政支队和市河道管理局对违法违规用地进行及时巡查、监督、查处,执法力量不足,违法成本过低,致使少数地方违法用地问题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因此,我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建议由市林业事业部门专家聘请根据河湖岸线现状,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全市河湖岸线全域绿化规划,因地制宜选定种植品种,并拟定实施方案,分年度实施。

   (2坚持部门联动。坚持高位推,落实整体联动。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相关工作要求,水利、林业、生态环保等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相互配合,做到无缝对接,清除管理盲区和工作断点,同时,完善联合工作制度,健全相关考核机制。

   (3)坚持林权三分。建议按水利、林业、地方政府林权三分,水利部门提供岸线,林业部门负责树苗,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养护,全面回答好:种什么?谁来种?谁来养的问题?

 


 

加快推进通道绿化  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杨林尾镇党委副书记 江进波

 

   绿色通道是城乡的骨架,是绿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表达城乡发展理念,是城乡绿化的直观体现;另一方面构建城乡景观体系,连接城乡公共空间,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宜居森林仙桃,林水相依水乡田园”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色通道建设,将绿色通道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河湖长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多点结合,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强化资源保护,扎实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通道分布不够完整。受限于地理环境以及规划还不够科学合理,我市林业分布密度不均匀,影响局部地区林带生态功能的发挥。按照相关行道树栽种标准计算,318国道在我市境内需栽种约18000颗,目前实际约7000颗。240国道在我市境内需栽种约5500颗,当前实际约3000颗。我市境内省道10条,其中只有有4条省道的绿化基本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我市县乡道共2200公里,其中高标准绿化路仅200公里。二是树种资源不够丰富。我市农田林网的树种种类丰富度低,速生丰产用材林频率最高,通村公路和农田林网以意杨为主,经济林林种只在湾子林出现,出现的频率低且栽培养护水平差,缺乏亚乔木、灌木等树种的层次配置。三是林带结构不够完善。自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计划以来,大力推进“五大工程”,但是部分地区廊道建设滞后,林带建设存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改扩建工程导致绿化破坏没有及时栽种,枯死树木没有及时补救。四是管护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市通道林网每年规划的树木有210万株,但由于承包人责任心不强且缺乏栽培技术,许多优质树种都因管护不当而影响最后的绿化效果,比如我镇白沙公路沿线当前采取的方式就是村级和承包人管护为主,管护力度不大。因此,只有确保栽好并管好,通道林网建设才会更靓丽。我建议:

   1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根据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积极推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长制改革。同时,对我市各种道路旁的土地性质进行全面摸排,根据土地性质制定路旁林网宽度标准,并规划出林种栽植配置,确保树苗栽满载足,搭配合理。

   2优化保障,打造精品。坚持从政策、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优化保障,在绿化用地方面优先纳入,在资金投入方面优先落实,在技术指导方面优先安排,积极打造绿色示范带、建设生态景观廊,通过发挥精品工程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科学推进,确保绿色通道建设亮点纷呈。

   3多元投入,合力推进。绿色通道的建设不仅靠政府的投入支持,还需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实行租赁经营、招标承包经营等方式逐步建立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的新机制,形成政府、集体、个体投入相结合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一方面充分发挥林业、交通、住建等市直相关部门的主体作用,齐抓共管,互相补充;另一方面,建立市镇联动协作机制,责任分解,提高效率。

   4科学管护,建管并行。坚持“种管结合、一种就管”的原则,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一方面加强管理技术培训和养护投入,对养护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尤其针对我市乡村路树木养护差的现状,加大沿线村居专人技术指导,保证每村有一位管护能手。另一方面培育引进绿化养护市场主体,推行市场化的绿化养护机制,逐步建立园林绿化专业队伍、责任单位、群众义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加快推行“林长制”和“生态管护员”
制度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陈场党委副书记  肖芹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地、各部门认真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快速适应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形势广泛发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工作,逐步提升林业管理水平。通过夯实主体责任,创新管体制,全市树木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栽植品种提档升级,群众生态意识逐步提升,在我市推进“三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部分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就如何进一步推行“林长制”和“生态管护员”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生态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高。2019年,市级制定《炸三张游戏: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初步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但是在具体推行中,部分地方尤其是有些镇(村),对林长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有些单位、个人甚至认为林木栽植、管护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把林长制当成是“冠名制”而不是“责任田”。

   2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违法违规开发自然保护地、随意侵占破坏湿地、乱捕滥猎候鸟等现象时有发生。镇级林业部门森林保护措施不够,过分注重了林业面积的发展,忽视了种植结构不科学、树木品种较为单一等问题。

   3生态管护队伍不强。市护林员队伍普遍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不强,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工资主要由村、组自行发放标准较低(陈场镇年人均约5000元),繁琐的管护任务不成正比导致护林员责任心不强,难以实现良好的管护效果。同时,由于待遇偏低,护林员大部分为兼职,有时甚至会外出打工几个月严重降低了管护质量。

   二、对我市提升生态管护水平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措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增设财政专项资金,将生态管护专项资金纳入到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努力形成财政投入、群众参与管护到位的机制,为推进植树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2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大整合财政、水利、林业、住建等部门的职能、项目资金、人员,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在基层,我们可以借鉴外地“几员合一”的做法,将林业管护、河湖长制、环卫保洁、道路养护等工作性质接近,工作路段重复的事情整合布置,统筹人员安排,增加待遇标准,提高工作质量。

   3加大业务培训。要加强对护林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植树造林与保护管理“两手抓、两手硬”,避免出现“年年栽树年年光、年年栽在老地方”现象,紧紧围绕苗木、栽植、管护“三个环节”,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成活率。

   4加强宣传引导。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心、支持植树造林工作的浓厚氛围推动群众积极参与。强化舆论引导,深化群众对经济林风景林、生态林的认识,转变以往植树造林的思维,让经济林在农民产业中发展起来,并通过经济林的效益,实现美观实用并重,降低管护财政负担。

   5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形成责任明确、落实有力、绩效评价、长效监管的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同时,镇级要加大对生态管护员的责任考核,严格按照林木成活、盗砍滥伐、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完成情况,做到硬帐硬结,以提高生态管护员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水平。


 

仙桃城区园林绿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政协委员、干河街道办事处组织干事 韩晗

 

   仙桃市属典型的平原湖区和新兴工业城市,大量种植常绿草坪,适当点缀乔、灌、花草,到江汉府邸中的一粒明珠,河流纵横中嵌一方精魄,富而不杂乱,错落而不繁复,成就了仙桃水乡园林城的发展定位。创建园林城市是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的引擎工程。如何提高全市园林绿化水平,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是实现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就推动“绿满仙桃再行动,生态文明再提升”的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仙桃城区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市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宜居森林仙桃,林水相依水乡田园”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强化资源保护,扎实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一方面,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增洛江河公园、沔阳公园、大洪公园、前通河公园、沔东湿地公园、沔州森林公园等精品工程,新建小游园84个,高标准打造仙汉线、318国道、仙监线、袁排公路、排湖旅游通道等森林廊道。另一方面,养护水平逐步提高。确立了“谁建设、谁养护”原则,推动了养护主体责任化;引入招投标、包栽包活等市场手段,推动了养护方式市场化;推行“管养分离”、明晰管养分工,推动了养护管理制度化;坚持培育扶持并举,推动了养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但同时我们发现城区绿化工作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绿化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在规划设计上缺少特色和创意,难以给人一种舒适美观的感受,道路两侧绿化带少而单一,缺少必要的景观效果,部分绿地被挤占,道路绿地缺少整体性、体统性、科学性,显得比较凌乱,道路绿化缺乏整体美感。

   2.队伍建设不到位,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表现出重投入轻规划、重种植轻养护、重人员轻专业的现象。不少绿地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养护,缺少精细化管理,很多地段栽植质量很差,苗木修枝、打叶、整形、紧杠、培土、涂白等环节滞后。幼林的抚育管理是提高幼树的保存率和促进幼树生长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巡查督导过程中,很多造林地段只栽不管,这种弊端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浪费,也制约了城区总体绿化层次的提升。

   3.居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不够。由于近几年车辆的急剧增加,原来绿化很好的公共绿地被转做车位使用,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居民亲自参与绿化的机会少,一些居民的认识也差别很大,有些居民比较关心自己所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养护问题,但比较忽视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和养护。居民的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还急需进一步加强。

   4.人为毁绿频发,绿化管理艰难。由于绿化意识淡薄,盗挖绿地电缆、盗取绿化石材、破坏绿化景观设施等人为毁绿情况较为严重,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个别开发商对庭院绿化、居住小区绿化重视不够,部分单位为方便交通,千方百计将道路绿化带打开缺口,这在无形中缩减了绿化总量,并严重破坏了整体绿化效果。

   三、对仙桃城区绿化的建议

   1.重视城区绿化整体规划。1科学规划,提高品位。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粗放的作法,从园林设计和植物品种选择上上档次,改单一落叶树种为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改乔灌木组合为乔、灌、花、草相结合,改第一大街道绿化为街道绿化与绿化景点相结合,达到常年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2简炼明快,突出重点。要改变过去那种使用植物品种多、配置树丛多、花坛多、杂乱无序、重点不突出的作法,追求简炼明快、疏朗开阔的特色,适当采用一些、艺术性强的雕塑,体现仙桃特征和仙桃精神,做到既点缀环境,又丰富城市景观。3抓好庭园绿化不放松。这类绿化面积虽然不大,但涉及面广,与市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优化城市的小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大力开展园林绿化达标活动,使庭园绿化上规模,上档次;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活动;三是提倡家庭养花,美化阳台和居室,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2.树立园林特色意识,充分体现仙桃水乡园林特色。园林绿化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格。仙桃享有“水乡园林”称号,但水乡园林的特色还不明显。汪洲河要尽量保留现有面积,建成集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水上公园,体现有水、有亭、有桥、有荷花的风光。仙下河纵贯城区东部,条件得天独厚,是市民休闲散步的理想地方,修建一些式样各异的桥,沿河两岸种植垂柳,形成小桥流水景观。汪洲河地处市区北段已整治完工,但绿化不配套,档次不高,南段还需整治,并要高标准绿化,宁疏不密,要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形成多层次空间构造,形成明快疏朗的风格。

   3.强化园林队伍建设和管理。解决当前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园林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把管理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其次要变被动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为主动精细化管理模式,把以“治”为主变为以“防”为主。园林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园林技术知识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以达到提高城区绿化管理和养护水平的目的,以此促进城区绿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大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和宣传力度。开展全民参与的绿化专项活动评选活动,在城市居民中广泛宣传城市绿化在构建仙桃文化、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生存环境提高城区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位城区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区绿化给广大居民带来的好处。以此提高居民对绿化工作的认识,增强全民的绿化意识,多方位、多角度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造林树种配置和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

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云碧

 

   我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早期我市林业资源以乡土乔木为主,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相对较大,但在家庭联产承包和湾子林改造的背景下,我市乡土树和一些名贵树种被毁,种质资源被破坏,林地也大量被占用,林业发展出现严重的下滑。1992年前后,我市被上级确定为速生丰产林建设区后,大量发展速生杨树,林业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林木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人为阻断周期相对较短,速生杨飘絮严重影响到公共卫生环境。尤其是林权制度改革后,大量的林权被一些社会力量所占有,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林木被周期性砍伐后基本上难以得到修复,我市林业发展又一次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近年来我市林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目标,以“绿满荆楚”、“建设水乡田园城市、实现仙桃绿色崛起”、“环排湖乡村振兴”、“擦亮小城镇行动”为抓手,林业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思想认识上偏差和树种上的选择出现问题,我市林业发展上出现了“两多”、“两降”、“两高”:即绿地增多(造林面积有了一定的增加)、绿意增多(大量的常绿树种的栽植和引种),但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下降,而造林成本和管护成本成倍提高。2019年林业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林木覆盖率由7.352%下降到6.82%,林木蓄积量由486万方下降到221万方,两大重要指标的下滑表明我市林业生态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上出现了偏离。

   二、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林业用地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市林业发展除宽幅林带建设和经济果林建设有新增面积外,其他建设基本上是更新造林和改造提升,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林木覆盖率在某种程度上不增反降,一些乔木林砍伐后基本上用花灌木修复,注重了景观而忽视了森林质量。

   2.原有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林分各林种面积中,用材林面积最大,占比达80%以上,经济林面积占9.75%,防护林面积占约1.63%,特种用材林占比不到1%。从林种结构看,我市优势树种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特别是速生杨和桃树所占比例很大,树种丰富度相对较低,过大面积的连片纯林生态稳定性较差,难以形成复杂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3.乡土树种优势基本丧失。乡土树种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条件下稳定的植物群落,其具有充分的抗逆性、珍贵性、经济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但由于现有观念影响到乡土树种的运用。一是在培育上没有了投入,二是在引种上盲目引用外来物种或是迎合部分领导的心理,有的是凭个人喜好而不注重实际。

   4.在规划建设上不切实际。林木生长对土、肥、水、温度和阳光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地方在树种的选择上没有认真考虑,也没有把握具体的栽植要点,一旦遇到灾害,林业的损失巨大。今年7月的降雨,我市林业遭受到了严重的灾害。在地下水位较高、受渍严重地区木兰属、石楠属、木犀属树种出现大面积死亡。

   三、我市林业树种配置与结构调整的建议

   1.选用乡土树种为主或是适应立地条件的引进树种,体现乡土文明和地域特色。乡土树种具有区域性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经济性强且兼具历史和文化等特点,是在当地表现良好的树种。由乡土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林分结构相对稳定,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同时乡土树种成活率高,管护成本相对较低,在栽植管理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特殊的养护。适应立地条件引进的树种也是经过多年栽培而与乡土树种有相近特点的树种。

   2.采取乔、灌搭配,落叶与常绿树种混交模式,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森林建设只有在服从生态的前提下才能有长期的经济收益和稳定的生态效益,发展生态强调安全持续地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森林内的动植物环境从而构建丰富的森林结构。

   3.按照合理布局、适地适树原则,区别性选择树种以满足不同的生态需求。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做好不同的规划。对城市核心区造林,道路以高大乔木为主,在不影响通透的情况下适当配置一些花灌、铺设一定花草,以形成多层次的复合效果;公园、游园则以景观、休闲、生态为重点选择必要的乔木辅以大量的观赏性景观树种;对乡村道路,以乡土和用材林为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农田道路和林网,在树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茎杆挺拔、树冠较小,不影响农作物生长且生长较快的树种如池杉、水杉、栾树;对河道岸线和乡村水边,选择较为耐涝、耐湿、耐贫瘠的树种如池杉、枫杨、旱柳、乌桕、枫香等原冠苗;对村边空地,可根据群众意愿选择较为名贵的树种或以观赏为主的树种。

   4.坚持原冠苗、或选择高分枝点树木栽植,最大限度发挥好林木的生态化和自然化。原生冠苗符合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体现出自然美、健康美,尤其是乔木随着其年份的增长,其生物量逐步积累,其林木蓄积的增加不仅体现林木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更能体现出林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5.坚持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配树种。在城市核心区以生态为主兼顾经济,在乡村和边远地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或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地方以用材林为主,部分区域根据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需求,合理选择经济果林。

   6.强化乡土树种和选育的适合我地栽植树种的种质资源培育和选育,为我市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培植强大后劲。一是加大林业人才的培育,二是加大林业育种与繁育的投入,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苗木基地。

   生态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项具体、复杂、稳定、而又系统的生物工程,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统一。


 

市政协九届十九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汇报材料

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一、我市造林绿化基本情况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80.7万亩国土总面积中,基本农田、水域和湿地面积有280万亩之多,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湖北省重要和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仙桃市地处武汉“1+8”城市圈,是武汉的后花园,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城市建设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城乡土地紧俏。基于这些固有的地理地貌和区位格局,我市国土绿化和林业生产基础先天不足,造林条件非常不利。

   为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用绿色擦亮仙桃,近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对国土绿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开展全域绿化。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强力推行了村平植树一万株、一镇一村一游园等行动,全市累计新增造林20万亩,植树1000万株。二是开展绿化创建。充分发挥仙桃人敢想敢拼精神,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实施绿化“摘牌”。在我市“四城同创”工作中,通过大力实施城区造林,成功创成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自身努力和原省林业厅大力支持,2018年11月,我市通过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级森林评定并授牌。三是开展生态保护。围绕省委省政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长江大保护绿化战略,开展长江堤岸生态修复保护;投入1200万元实施了一批湿地修复项目严格进行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大打击破坏林木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违法犯罪行为力度。

   虽然通过上述工作,我市在绿色生态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情况不尽人意。截止2019年底,我市森林覆盖率为6.82%,林地面积占比不到国土面积10%;全市森林蓄积量80%以上为意杨,树种结构非常单一。总体来说:我市生态底子依旧非常薄弱,仍然是标准的绿化“弱市”,绿量“差市”。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疫情前后,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国家林草局调整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这些宏观政策的出台,让造林绿化上先天条件严重不足的我们,面临了更难的境遇和更大的挑战。

   1.底子薄弱差距明显。因天生资源禀赋所赐,我市造林绿化总量相对我省天然林自然林丰富的地区而言不足很明显。一方面我市对标全省平均绿化水平差距很大。至2019年底,我市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41.84%平均水平三十五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我市森林蓄积量主要构成林木白杨的经济周期为8至10年,现在绝大多数已经逐步进入了成熟成材期,当前栽砍矛盾异常突出,2009年至2019年期间,在大力推进造林同时,我市森林覆盖率负增长4%,森林资源保有量严重不足,而且这种负增长还可能进一步持续下去。

   2.管控严格空间紧缩。土地是树木的根基和命脉,没有土地造林绿化等于空谈。土地保护“国八条”和近期湖北省“最严耕地保护措施”等土地政策出台,平原地区造林绿化土壤将更加紧缺,土地成为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的“拦路虎”。一是新增造林土地非常困难。当前,我市国土总面积除去基本农田和湖泊水域面积后,一般农田、公路和城镇面积92.92万亩,土地格局和生态红线已经形成,腾出专用土地用于造林没有可能。而且,我市林地面积30万亩,占除去基本农田和水域湿地面积后剩余土地近三分之一,已经是应栽尽栽应绿尽绿。二是通过我们近期对全市所有可能造林地块初步实地踏勘,基本没有空闲土地。农村三边(城郊边、池塘边、公路边)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土地性质绝大多数已经整理为基本农田,使用需要占一补一;滩涂荒坡荒地已经能被利用的早已全部栽树植绿。三是几大民垸根本不能植树。天星州、联合垸等近10万亩分洪民垸,大部分区域属于洪道,阻挡洪道会造成严重后果,国家法律严格禁止栽树,少量面积的浅坡浅滩也是早已被当地农民见机利用,植树要与农争地又旱涝不保。

   3.标准提高摘牌增难。过去,我们主要出于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城市知名度考量而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为创而创。当前,创建标准突然提高,创建摘牌更难。疫情前后,国家林草局停止新的森林城市评定,只对已评定的森林城市开展复核,对符合标准的重新授牌,不达标的实行摘牌。同时,国家林草局要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参照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和要求进行考核评定基于评定标准的变化,我省同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县)市都做出了调整,我市也将适当放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脚步。

   三、下段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自然禀赋不足、土地空间紧缩、森林城市创建放缓,但我们国土绿化工作上仍要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力度不减,我们将结合“三美”建设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继续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工作。

   1.挖掘资源增长造林空间。一是组成专班对我市现有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摸底,对空缺和空当开展增绿补绿。二是对接发改、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湖泊、农业农村等部门,通过实地勘踏,探寻新的造林土地。

   2.提质增效增加造林信心。通过提质增效弥补天生不足提振造林信心。一方面开展见缝插绿增绿补绿。围绕现有林地、绿化带和绿化区域,重点开展增绿工作,将所有空缺断档的林地找出来重新补绿;同时,提升所有重要林带和新增绿化的质量,不仅要栽树,还要栽大树好树。另一方面协调镇办和相关部门,依托大江大河、国省市道、城市边界,集聚市政两级力量和资金,打造一条一线贯通仙桃全境的森林生态通道,实现仙桃全域绿化“一线串珠”。同时,坚持绿化为民。始终秉持绿化为民,坚持植绿为民,做到绿化既注重景观更注重群众口碑,要把绿化美化做到群众心坎上。通过在城区镇域打造节点游园、小微口袋公园和新增大型公园增绿;通过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和公共设施配套绿化完善补绿;通过在森林通道上选择大树造景提绿。

   3.争取项目增加造林投入。一是争取政府专项财政资金投入。每年争取不少于1000万的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创建。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国土绿化三美”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乡村振兴、擦亮小城镇建设、精准扶贫等战略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体推进

   4.严格管控增加森林存量。一是通过全市木材经营加工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从严从紧堵住绿色生态的源头漏洞。二是通过实施林长制和至少十年禁伐期等,实现“林长治”和各类林木长治久安

   绿色是仙桃最大的底色,我们将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实现我市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九届十九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汇报材料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我市于2020年5月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林、水、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初步通过省级审查。目前正在编制的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拟将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纳入框架,并对林地进行布局安排。

   一、自然资源利用现状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8.0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7.1%),园地面积0.92万亩,林地面积11.87万亩(含湾子林,占国土面积的3.14%),养殖水面101.84万亩(占比26.95%),农村道路3.85万亩,沟渠17.91万亩,城乡建设用地43.6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1.56%),河流湖泊18.53万亩,其他土地1.22万亩。总体呈现出“五分田、四分水、一分城”的国土空间格局。

   (一)耕地资源情况。我市现有耕地178.0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6亩(以户籍人口计算),低于全国和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1.45亩、1.25亩),人均耕地面积较低。省政府下达我市至2020年底耕地保有量目标不得低于17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143.68万亩,耕地保有量已到警戒线。

   (二)林地资源情况。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林地11.87万亩。根据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林地面积为37.23万亩,其中,林业部门管辖面积16.88万亩,非林业部门管辖面积20.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2%。两部门数据不一致,主要为统计口径不一,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林地图斑计算,林业门口除将林地图斑统计外,还将公园绿地、河滩林地、沟渠道路和农田林网纳入统计。

   (三)林地保护利用情况。一是严格保护林地资源。我局将沙湖湿地公园和赵西垸森林公园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措施。二是严格控制占用林地。各类建设项目选址时,尽量避开林地,确需占用林地的,在征地报批时,必须办理林地占用审批手续。三是严格执行绿化标准。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时,对绿化率不符合规定或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审查。四是增加公园绿地。我局完成了仙下河、汉南河、肖杨河等城区主要河流断面规划;制定汉江江滩公园、太子湖公园、十全湖公园和高速出入口公园等详细规划,补齐城市生态短板,增加了公园绿地面积。

   二、存在的困难

   林地矛盾是推动绿满仙桃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讲话和批示都提高了对耕地的保护,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炸三张游戏: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一是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二是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格控制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用地审批,道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其中县乡道路不得超过3米。三是禁止以城乡绿化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1月4日,省政府印发《炸三张游戏: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禁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因此,植树造林不得占用耕地,推动绿满仙桃,解决林地矛盾,突破林地瓶颈,要多方拓展绿化空间。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编制林业发展规划。依据我市区域生态定位和生态资源特点,充分考虑国家有关政策,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林业建设发展空间和潜力,并落到图上,建立数据库。通过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有机衔接,统筹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准确定位林业发展方向,科学布局林业建设。

   (二)大力开展城区绿化。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河渠林荫化、居住小区花园化”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城区公园绿地专项规划,实行建景显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开展中心城区、高新区、非织造布特色小镇绿化造林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绿化品质和规模。

   (三)多方拓展绿化空间。一是开展道路绿化工程。在沪渝高速、随岳高速、孝仙嘉高速、318国道及汉宜高铁、城际铁路沿线,全面开展林带建设。二是实施防护林工程。在汉江、东荆河滩涂迎水面常水位以上植树造林,强化对河流的保护。三是推进乡村绿化。结合乡村振兴,对村庄前后,村部广场等地进行绿化。四是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围绕路网、水网和田网推进林网化,建设绿色廊道生态网络。五是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及周边开展植树造林。通过多方拓展绿化空间,推动绿满仙桃,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加大绿色通道建设  打造全域美丽公路

市交通运输局

 

   建设美丽公路是实现城乡一体、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有力实践,也是公路建设从实现通达的“温饱型公路”向畅安舒美的“小康型公路”转变的必然趋势。我市美丽公路建设是按照“因路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产业带动”的理念,建设“四好三美公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设施美、生态美、秩序美)。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打造全域美丽公路,为推动绿满仙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国省干线绿色通道建设

   近年来,我们以创建文明城市、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契机,以创建省、市级文明路为抓手,与公路沿线地方政府协商共建,积极打造文明示范公路。创建过程中,实施公路绿色养护,通过补植、整理路肩、撒播优质草种等方式打造绿化示范路、美化景观路。在原已创建的318国道“黄林—乡村花园”养护示范工程段、318国道K1065-K1068湖北省干线公路“生态景观示范路段”、214省道仙崇线K0-K23省级“畅安舒美”示范路段、321省道汉仙线彭场K44+800-K51+000仙桃市文明示范路段基础上,先后创建了321省道汉仙线彭场K44+800-K51+000示范路段、318国道城区至胡场K1067-K1082+500段省级文明路、107省道消仙线K10+800-K27段文明路。通过建设绿化示范景观带,公路两侧实施宽护林、景观树、路肩绿化带等,丰富了公路绿化内涵,创建了“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二、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们把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与县乡道绿色通道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建设“四好农村路”目标任务纳入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放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系统中考量、谋划,并与脱贫攻坚、特色小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几年来,共投入资金5.32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500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524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300公里。郑场镇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三、建管并重,进一步打造全域美丽公路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炸三张游戏:“三美”建设的要求,从建成一条路、绿化一条路、美化一条路入手,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打造全域美丽公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期待和需求。一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美丽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规范。2018年,我市制发了《仙桃市美丽公路建设技术指引(试行)》,但没有正式成文的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将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美丽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规范,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范围和资金来源,形成共建合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将建设美丽农村路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常抓常督,久久为功。今年市政府将“2312”交通工程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推进,其中要求建设美丽农村路100公里,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建议继续将建设美丽农村路纳入2021年政府十件实事,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全域美丽公路建设;三是进一步提升建管养水平。在加强公路路面日常养护和执法力度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绿色通道的管养水平,按照乔灌结合、花草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原则,栽植路肩灌木,打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美丽协调的绿色文明公路。


 

市政协九届十九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汇报材料

市生态环境局

 

   建设和保护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态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遵循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载体,围绕“绿满仙桃”目标任务,切实履职尽责,与市林业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推进“地绿”行动。

   一、开展“植绿”宣传,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造福群众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始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开展绿色创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载体,深入推进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六大绿色创建活动,营造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氛围。二是开展主题宣传。以5-22生物多样保护日、6-5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平台,采取走访座谈、宣传培训、学习参观、工程示范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生态文明进课堂、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增强全体市民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三是开展成果展示。深入宣传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市民对生态文明的满意度,自觉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电视、电台、网站、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通过专栏、专刊、新闻等形式,提高宣传广度,使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强化“护绿”措施,让绿色发展落地生根

   习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市生态环境局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周密规划,精心组织,不断巩固和提高绿地面积。一是推动生态创建。以生态创建重点指标达标建设为推手,紧紧围绕“林草覆盖率≧18%,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人”等重要“地绿”指标,组织实施达标建设工程。全市加强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造林绿化,不断提高全市林草覆盖率。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加强重要林草地的生态保护。赵西垸省级森林公园、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市重要的林草资源保护区,更是我市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并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根据生态保护红线规定,这两个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在当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前提下,积极开展湖泊保护,拆除五湖地区湖泊围网养殖,恢复湖泊湿地近4万亩,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退湖还湿1万多亩,湖泊湿地调蓄功能、生态功能明显加强。加强林地的日常巡查管理,严禁开展各类破坏性林草地的开发活动,严禁乱滥砍乱伐林木和植被,切实保护林草地面积不减少。三是开展“三美”建设。充分结合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省级和市级生态镇、生态村三级联创,进一步促进城乡造林绿化,提高林草覆盖率。根据生态市创建的相关要求,国家级生态市至少要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村庄。截止2020年,我市共创建成6个省级生态镇、62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市级生态镇15个,市级生态村465个。通过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各村庄在开展乡村基建、植树绿化等项目的同时,努力打造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村镇环境,进一步推进了城乡造林绿化工程。

   三、推进“地绿”行动,让绿色发展见力见效

   绿满仙桃是一项系统工程,市生态环境在履行部门职责的同时,加强与市林业事业中心的协作配合。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当前,市生态环境局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为平台,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会商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地绿”行动,形成了强大的部门合力。二是严格执法监督。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以“绿盾”行动为抓手,先后3年对赵西垸省级森林公园、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开展联合执法,严查各类涉林草地的违法开发建设活动和滥砍乱伐林木的违规行为,确保我市林草地不损坏,生态环境不破坏。三是搭建工作平台。结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整合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共性指标,制定全市达标建设工作方案,相互促进,从而推进全市“地绿”行动纵深发展。大力加强湖泊湿地、江河滩涂、分蓄洪区、林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水乡田园城市格局初显,打造仙桃大地绿色底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持续推进“绿满仙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仙桃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优美。


 

市政协九届十九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汇报材料

市水利和湖泊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的宗旨,突出水岸同治,注重管护实效,河湖水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现将河湖岸线管理及绿化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1.划定管护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通过政府采购,投资480万元,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配合,完成了市管33条河流、10处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划界确权工作,划定了河湖及其岸线的管护空间。

   2.广泛开展宣传。结合擦亮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河湖长制工作,拍摄建设幸福河湖宣传片6个,在仙桃电视台、仙桃日报等主流广泛开展宣传,播放专题报道50多次,发放10万余张宣传单。通过全方位的宣传,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善。

   3.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工作专班,局直相关科室牵头,全面指导河湖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工程管理单位具体抓,对集中整治工作,实行前期摸排到点,任务细化到顶,时间安排到天,责任落实道人;水政支队严格执法,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堤防安全保防汛、两岸绿化保生态的原则,实现了河湖及其岸线都有人管理。

   4.探索试点先行。为了河湖岸线植树造绿顺利开展,结合我市实际,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勇于探索,在通顺河试点先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植树5000株。

   5.专项行动整治。一是大力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清流行动”、“攻坚行动”,突击开展河湖整治“雷霆行动”,累计投入人力17万余人次,机械2670台套,拆除违章建筑1165处,河湖岸线清障除杂4800公里,封堵小型排污口86处。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示范建设行动”,创建省级示范河湖、示范单位、示范个人共30个。二是开展水质提升行动。我们一方面加强与上下游地方的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共享水情、水质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调度涵闸泵站确保了我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2019年,全市从汉江泽口闸引水约8亿立方米,开启徐鸳泵站和排湖泵站向内提水约5亿立方米,使通顺河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是开展河湖“清四乱”。经认真排查,我市共收集汉江、东荆河“四乱”问题173处。各市级河湖长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现场巡查,细化措施,并要求对“清四乱”问题采取“一周一收集、一月一通报”形式加强督办,在各镇办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截至2019年底,我市汉江、东荆河“清四乱”工作已基本完成。

   6.打击非法采砂。一是联合水政、公安及沿线乡镇联合执法,不定期的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二是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强化常态巡查,做到防控巡查不留空挡。三是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18次,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车辆500余台次,专项整治涉沙船舶47艘,清理整治砂场11处,行政拘留14人,行政罚款128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当前市管河流湖泊都基本完成了河湖管理空间划定,流经的行政自然村都已签字盖章明确了权属,但在管理上仍存在漏洞和死角。按照省、市《炸三张游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精神,河流岸线可绿化地绿化率要达到96%以上,我市现状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推进工作中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由于历史沿袭沿河居住,河湖岸线建设房屋,搭建厕所、棚屋、养殖场随处可见,群众各类垃圾(特别是办宴席的白色垃圾和秸杆)随意丢弃甚至扔入河中。既影响环境的整洁卫生,又侵占了岸线,导致绿化植树难以正常开展。

   2.河湖岸线点多面广线长,仅靠水利部门有限的人难以管理(乡镇基本上由水管所进行管理)。群众在迎水面开垦耕种,既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堤防安全,又有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进入河湖影响水质。需地方政府配合先取缔乱耕乱种,并及时绿化植被,以免群众再次开垦。

   3.种植树苗后成活率不高,既有群众损坏后继续耕种,又有因无人养护不能成活的。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1.制定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由市政府牵头,联合市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岸线保护和利用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岸线边界,区划保护和利用功能区,积极包装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制定具体的推进方案,落实实施主体。

   2.加强岸线绿化保障工作。按照森林城市创建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责任单位,落实资金,为打造我市绿色景观带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3.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建议对低效利用的岸线资源调整整合,在下一轮规划修编时,各乡镇切实结合本辖区内岸线资源,合理进行用地布局。

   4.合理利用土地,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一是把河湖岸线一定范围内纳入建设控制区域,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方面严格审查,合理利用土地。引导项目向陆域纵深布局,对生产性项目及破坏岸线的项目,一律不得贴岸布置。二是明确开发利用的原则。坚持利用与治理相结合,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兼顾防洪安全、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方面。三是持续加大对河湖岸线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依法依规查处到位,达到移送移交条件的,坚决移送移交。


 

打造绿色汉江  建设秀美堤防

仙桃汉江管理分局

 

   根据省政协炸三张游戏:开展“加强湖北汉江岸线保护与利用”专项民主监督集中学习暨工作动员会的部署安排,及本次以“绿满仙桃再行动,生态文明再提升”为主题的协商要求,现将仙桃汉江岸线保护与利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仙桃汉江岸线资源简介

   汉江仙桃段面共有132.2公里堤段。其中,汉江干堤长91.2公里(汉右108+000-199+200),东与汉川脉旺相邻,西同潜江大王庙接壤,流经仙桃市8个镇(办)正常行洪岸线总面积达5451公顷,其中滩涂面积1800公顷。

   近年来,我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着力打造绿色汉江,目前沿岸防护林面积达到500公顷,现有护堤护岸林183666株,蓄积28009方,树种以水杉、杨树为主。

   二、仙桃汉江岸线资源利用现状

   为推进我市汉江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炸三张游戏:长江大保护的系列部署,局组织对仙桃汉江岸线利用项目进行了自查和多轮复核,通过建设、整改、查处等有效举措,着力打造“绿色汉江”的名片

   (提升仙桃汉江岸线森林资源的栽植利用。汉江岸线重点建设的是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其不仅是耐涝可靠的防护林带,而且生长快、成材高,为汉江防洪保安及水利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三年来,分局在汉江岸线栽植林木20万株,砍伐8万株;分局依托森林城市创建和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仙桃汉江干堤宽幅林地建设和空白段林地绿化,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绿色景观廊道,实现了沿堤复绿无死角、沿江森林全覆盖。

   (整改港口岸线利用项目和非港口岸线利用项目。全辖区共有62处砂站,其中城区48处。按照建设生态汉江的要求,根据港口建设规划,沿江仙桃境内保留4个码头,已按程序申报,待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按批复意见建设;其余砂站码头均已按规定取缔,并复垦复绿。非港口岸线利用项目主要是洪道内的水产养殖产业和辖区500米范围内的转移通道。目前,正在制定方案,根据其岸线保护和洪水影响等因素,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按照现状保留、整改规范和拆除取缔3类,分别明确各项目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

   (强化汉江岸线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近年来,局重点对汉江沿线的非法采砂、“四乱”等违法违规用地进行清理排查,依法查处了20余起非法采砂案件,同时配合政府相关单位对66处汉江沿岸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进行了强制拆除,稳妥完成了堤防禁脚8251座坟墓搬迁工作,提升了汉江绿色环保水平

   三、汉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岸线边界仍需进一步厘清。仙桃汉江管理分局水域岸线埋设的界桩部分损坏遗失,且只有老式纸质图纸,新型电子图纸未进行勘察定界,导致边界不清,管理不到位降低了绿色覆盖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整体规划亟待进一步完善。仙桃汉江岸线缺少一个综合“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岸线的生态修复、复垦复绿、造林绿化等生态保护和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三)专项资金支持极度紧缺。沿江造林地多属大户承包经营,每亩造林、管护投入在千元以上,由于没有项目资金支持,大户无力承担,积极性不高,造林绿化推动困难。

   (四)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局水政大队和管理段对违法违规用地及时巡查、监督、查处,但由于多种原因,少数地方违法用地问题仍时有发生。

   (五)岸线资源利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仙桃汉江岸线是优质的休闲旅游资源,但因缺乏大规划、大资金投入,沿江自然生态风景开发不足,尚未形成旅游氛围。

   四、推进仙桃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制定汉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建议由上级部门牵头,联合沿线县市自然资源、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汉江岸线保护和利用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岸线边界,区划保护和利用功能区,积极包装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制定具体推进方案,落实实施主体。

   (二)加强汉江岸线绿化保障工作。建议按照森林城市创建和汉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明确具体工作措施、责任单位,落实资金,为打造汉江绿色景观带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对低效利用的岸线资源调整及整合,在下一轮规划修编时,各乡镇切实结合本辖区岸线资源,合理进行用地布局。

   (四)合理利用土地,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一是把汉江岸线一定范围内纳入建设控制区域,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方面严格审查,合理利用土地。引导项目向陆域纵深布局,对生产性项目及破坏岸线的项目,一律不得贴岸布置。二是明确开发利用的原则。坚持利用与治理相结合,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兼顾防洪安全、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三是持续加大对汉江岸线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依法依规查处到位,达到移送移交条件的,坚决移送移交。

   (五)严格岸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建议按有序开发、节约资源的原则,做好砂石集并中心建设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一是严格准入管理。实行矿产开发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绩效综合评估制度,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交通设施、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生态保护区域或者生态敏感区域范围内开发矿产资源。二是节约资源,有序开采。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对岸线资源有序开采,并及时恢复原址原貌,复垦复绿。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加强汉江岸线保护与利用,必将为仙桃绿色发展、“三美”建设、全域美丽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共同为美丽汉江、美丽仙桃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