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图片

图片
欢迎访问_真人炸三张_炸三张游戏-下载|官网!
当前位置:仙桃政协 > 发言选登 > 信息浏览
市政协“发展康养产业,提升幸福指数”双月协商座谈会材料汇编
文章来源:仙桃市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8-10-18

发展康养产业,提升幸福指数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康养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蕴含巨大潜能的朝阳产业。2014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把康养产业作为惠民生、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的重要基础性举措,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加以重视,为各地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机遇。为此7月以来,市政协常务副主席胡水清牵头,选择部分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围绕发展我市康养产业,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开展深入调研,并于8月26日至9月2日赴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康养产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通过市内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市康养产业融合度不够,涉及康养的政府部门缺乏联动,没有形成合力。康养产品定位不清,质量不高,特色不明,在市场中难以形成竞争力。全市目前养老机构24家,公办2家,养老床位只有9640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3张,远低于国家标准。我市医养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康复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医与养存在两张皮的状况。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可提供的康复床位只有800张,而需要康复治疗的病患无法正常转入康复机构,医院康复床位一床难求。综合看待我市康养产业现状,调研组认为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观念不新。我市对康养产业是健康事业、养老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体育事业、旅游业、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深度聚合的定位还不明晰。对于发展康养意义和作用没有形成共识。对于通过发展康养产业将会大力推进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

   2、质量不高。目前我市康养产业整体质量不高,康养服务能力有限。定制型、个性类、现代化、高标准的康养产品在我市鲜有发现。养老和康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简单的问题,镇村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质量普遍较低。全市旅游、体育公共产品,基本无康养特色。现代农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康养产品发展潜质,但规模不够和质量不高,加上同质化等问题,没有形成品牌和拳头。

   3、结构不优。融合是康养基本形态,通过政府部门职能整合和市场主体对接渗透,形成对生命全周期,对健康全覆盖的产业结构,我市这种产业结构还未形成。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各部门主动对接意愿有限。如:民政部门关注重点是医疗资源如何进入养老机构;卫计部门考虑更多的是医疗独立与获利;人社部门控制的是医保资金合规合理使用,各部门没有合作意愿,政策环境自然难以形成。

   4、规模不壮。康养产业因为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由于我市没有把康养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引入外部资本通道不畅,虽然我市民营企业众多,但愿意涉足康养产业的很少,市场经营主体总体规模不壮、能力不足。究其原因还是我市优惠政策和各项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导致“问的多,行动的少”。特别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受土地使用规划和资金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关注多于行动”。

   二、外地发展康养产业的启示

   为促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8月底调研组专程前往四川泸州市、攀枝花市、米易县;贵州六盘水市、赤水市;云南安宁市等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综合各地经验,得出四点启示。

   1、环境是打造出来的。攀枝花1965年建市以来,依托钒钛资源,发展重工业是城市唯一定位。2007年前后曾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30个空气重度污染城市之一。2010年,政策的调整,资源的枯竭,百姓的期待,倒逼城市发展转型。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挖掘城市“六度”(即: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优势,打造阳光康养之都的发展战略。通过7年艰苦的整治,让自然环境得到全面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重新恢复到63%,水质从劣五类达到二类,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7年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21天,为发展康养产业创造了条件,特别是特色农产品成为城市的新名片,米易县被国家确定为南菜北调基地。种好梧桐树就不愁引不来金凤凰。近年来康养资本和康养人群不断涌入攀枝花,2012年到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从66.85亿元增加至279.31亿元,年均增加33%,来此康养人群已经达到20万。

   2、产业是扶持出来的。政策扶持是考察各城市发展康养产业通行做法。攀枝花市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包括20余个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协调康养产业发展。赤水市将康养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医养融合、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上加大扶持,天鹅堡和千岛湖康养项目形成了一房难求的市场效应。六盘水市创新举措,大胆扶持康养产业发展,对社会养老机构从土地落实、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泸州市大幅度提高康养产业补贴标准,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安宁市全面推进“告知承诺”、“项目秘书”、“企业保姆”,开辟对接服务项目的“强磁场”,截止2017年,累计引进项目22个,累计到位资金104.76亿元,以温泉康养和运动康养为特色的产业初具规模。

   3、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资本、环境、市场等要素固然重要,但人才却是所有要素中的重中之重。2016年,攀枝花市创办国内首家国际康养学院,为康养产业发展搭建人才孵化器,两年时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与国内专业大学联合办校,共培养康养产业所需专业人才1265名。2017年攀枝花市出台《人才新政七条》,给予人才更大的工作便利和更好的生活待遇,引进康养产业发展高端急需人才131名。泸州市着力实施“百千万康养骨干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全市丰富的医教资源壮大人才规模。正是筑牢了人才底盘,才让各市康养产业创新不断、活力不减。

   4、品牌是宣传出来的。酒好也怕巷子深。各城市首先是找准定位亮名片。六盘水市围绕“中国凉都”塑造城市形象;赤水市坚持主打“中国长寿之乡”品牌,米易县突出“阳光青睐的地方”,通过深入宣传筑牢品牌。其次是主办活动吸眼球。安宁市组织国际网球赛事不断推介自身形象;六盘水市举办国际马拉松赛让全球眼睛聚焦“凉都”;红格小镇高标准建设体育训练基地,把国家曲棍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射击队请进来,利用名人效应宣传自己,都达到了借风过河、借船过渡的效果。第三是举办论坛造声势。攀枝花市近年连续组织中国康养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和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使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源地和标准制定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达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

   三、对我市发展康养产业的建议

   我市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达29.1万,占总人口的18.6%,高于全国15.5%的比例,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全市亚健康状态人群据不完全统计占人口的60%以上,发展康养产业内需巨大,前景广阔,因此,调研组建议:

   1、精准定位发力。市情不同、环境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必须立足实际,明确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定位。一是谋定后动。阳光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滨海康养是当前国内康养四种模式,这些都不适合仙桃发展。我市最大的资源就是水,应创新思维,首创以水为媒介的康养模式。要做足水文章,以湿地康养和田园康养作为我市主打方向,把水在养生、养心、养性方面的特质发挥出来。要把运动康养作为重要补充,增加康养内容和趣味,擦亮我市运动之城的名片。二是规划先行。要坚持规划引领,引进专业团队,集聚专家智慧,立足我市区域发展重点,高起点编制全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要把握好沔西、沔中、沔南三个水资源和硒资源较为丰富地区的规划布局,实现各具特色、协调互补的发展态势。要坚持规划执行刚性,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建设。三是把握重点。沔阳小镇、梦里水乡、沙湖湿地是我市当前较为适应发展规模化康养的区域,建设条件好于其他地方,要把上述地区作为发展我市康养产业的示范区,整合资源,做到先行先试。

   2、政策倾斜给力。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在优惠政策、补贴标准、服务保障上加大倾斜力度。一是整合行政资源。要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大员上阵,形成工作职责明晰和议事规则清晰的组织保障体系。要突出管理职能互通联动,形成多方合作,又各记其功的机制。二是创新扶持举措。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对接起来,出台支持养老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业、扶持医养融合产业、拓展旅游市场等一揽子优惠政策,补齐产业发展政策短板。三是加大产业引导。要给予社会资本参与康养创业更多优惠待遇。建议对相关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使用,加大对重点项目扶持,让各界明确市委市政府发展康养产业决心。财政、金融部门要将康养项目建设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人社、卫计、民政、旅游、体育等部门要把政策倾斜点放在龙头骨干企业和项目上,使项目资金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开放市场借力。做大产业一定要有大格局、大眼界、大视野、大胸怀。发展康养产业我们必须要树立用市场换资本,以空间换时间观念,借助市场的力量做大产业。要壮大市场主体。目前鄂旅投建设的沔阳小镇康养板块、保利集团在沙湖湿地建设的湿地康养项目,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水乡特色鲜明、产业起点较高,确保这两大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受益对于形成资本聚集和产业洼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要注重康养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通过招大引强,让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要鼓励全民参与。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办全民参与和受益的康养产业,厚植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要指导旅游项目规划区村镇建设向康养民宿发展,促进农民向康养服务业就业转型,不断增强康养市场承载能力。要健全产业链条。康养业绝不仅是服务业,更不能简单等同于旅游业,要在发展康养服务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康养产品的研发,尤其是立足我市水乡湖鲜、富硒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重点是做大做精黄鳝、稻米、莲藕、沔阳三蒸等特色产品,不断壮大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使仙桃康养不仅看得见,而且带得走。

   4、久久为功用力。任何产业优势的确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首先是环境修复要坚持不懈。水质是我市发展康养产业生命线,要突出水环境治理推进整体生态修复。要把扩大湿地面积与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统筹协调推进,促进环境根本好转。要加大植被覆盖,坚持多种树,种多种树,种特色树,种经济附加值高的树,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通过植绿涵养水土,净化水源,还仙桃水乡田园本来面目。其次是人才培养要贯彻始终。人才培养的厚度决定产业发展的高度。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未雨绸缪为产业发展构筑人才高地。要发挥好仙桃职业学院的作用,广泛培养康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工匠人才和技能人才。要通过人才培养不断增强我市在康养领域的行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使我市成为康养产业人才重要输出基地。第三是执行规划要锲而不舍。攀枝花市两届政府坚持康养产业发展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推进规划落实,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规划是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是基础,不能朝令夕改,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发展康养产业我们必须要拿出滴水穿石的精神,以铁杵磨成针的态度,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为朝阳产业培育发展生机和活力。


炸三张游戏:推进我市医养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卫计委主任  杜伟华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打破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的格局,走“医养融合”之路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建议:

   1、统筹制定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在城市发展总规中完善医疗、养老设施规划内容,统筹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全力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和专门科室,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机构,引导市直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老年病科。将医养融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指导的重要内容,鼓励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建设可提供康复护理专业服务的养老机构,引导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康养院,开设医疗护理型床位或病区。鼓励在现有养老机构中嵌入医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教育指导。

   2、加大对医养融合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加大对医养融合项目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建立项目申报和机构设立“绿色通道”,医养融合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加大对医养融合项目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规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3、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照日本模式,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人社、卫生、民政和财政部门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增强失能老人康复护理服务的消费能力。

   4、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卫计部门要提供便利,鼓励医务人员从事老年医疗护理工作,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评奖等方面享受同级医疗机构待遇;引导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对护理院和内设医疗护理型床位的养老机构从事医疗护理的从业人员实施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在仙桃职院开设专门老年人护理科目,鼓励学校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5、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确立一个产业发展的牵头机构,引导卫生、社保、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明晰“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等级评估制度,设定“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整合相应政策引导资金,集中优势资源,对合法合规、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发展方向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给予资金扶持。


完善政策配套,保障康养生活

市政协常委、市医保局局长  张良平

 

   当前,医疗保障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单一保障医疗行为、医疗需求逐步走向前期预防和后期的康复等医疗的上下游延伸,由保障医疗向保障健康发生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健康养生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康养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行为,为此,我们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群众的需要,把医疗保障向康养的全过程延伸,因此建议:

   1.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体检对于预防重大疾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言,其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医保基金而言,尽管早期的资金投入会有所增加,但是随着“花小钱,防大病”初见成效,后续的支出必然会持续降低,总体而言并没有加大医保基金的总支出。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以从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予以支持。引导医院从单纯的治疗疾病为主,转向预防与治疗并重,使老百姓少得病、晚得病,小病不会酿成大病。另一方面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医保基金的早期投入。就“体检纳入医保”的早期投入资金进行预算,对于医保基金存在的资金缺口,给予适当补助,对于医保基金其他的社会融资渠道,也可以进行统筹。

   2.尽快实行职工门诊统筹。2010年10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不再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表述。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取消职工医保制度中的个人账户与居民医保制度中的隐性个人账户,将用人单位与个人缴纳的医保费全部计入医保统筹基金,使所有参保人的缴费全部用于所有参保人,完全恢复医保制度的互助共济。门诊统筹的实行,将推动人们更加注重平时的预防保健,为及时防病治病提供保障。

   3.积极推行长期护理险。长期护理险在我省目前只有荆门市实施并取得良好政策。今年,国家医保局的工作职责中已明确提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这项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是创新建设“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护理服务模式,把人的照护需求作为整体,由同一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全面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功能维护、临终关怀等整合式的照护服务。针对身体完全失能人员设计专护、院护、家护和巡护4种服务形式。加快推进长期护理险,有利于医疗服务对生命全周期的参与。

   4.建立完善的医养制度。完善医养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明确医养结合的临床路径和医保支付方式。特别是行业部门要制定出治疗、康复等标准化内容。同时,医保部门可根据标准化内容确定医保基金的支付标准。另一方面是实行医养的形式。可有三种形式:一是建立签约医疗服务制度。积极推行养老机构与就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医疗服务制度,签订签约医疗服务协议,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二是建立巡诊医疗服务制度。开展医院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定期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到养老机构进行巡诊,为慢性病人、残障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三是建立医养结合联动机制。养老机构与相应临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意外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5.发展产业,为康养生活做好产品保障。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扶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馆、中医科建设,促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产业融合,探索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养生养老新模式。另外,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和标准体系等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名方、验方、医院制剂筛选及开发,研制一批治疗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中药新药。大力发展便携带、易服用的中药新剂型。这些产品一经开发,可以向省以上相关主管部门申请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这样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通过纳入报销范围减轻了所需人群的经济负担。


仙桃市如何做好康养这篇大文章

市政协常委、浩宇康宁健康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宇峰

 

   发展康养产业是篇利国利民的大文章,对于应对日趋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矛盾,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我市做好这篇文章,我从一个康养从业者角度提出四个方面建议。

   一、如何破题明旨:

   通过考察,我们看到了各地发展康养产业,都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突出了康养产业的破题要点和发展方向。比如:贵州六盘水突出一个“凉”字,拿凉都做主题,做的是夏季避暑的文章;攀枝花市突出一个“暖”字,拿阳光做文章,重点在冬季避寒上下功夫;泸州市强调的是“森林”二字,走的是康养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赤水市则抓住“高山”二字,彰显的是生态康养特色。

那么我们仙桃市以什么明旨,以什么破题呢?

   我个人认为,仙桃市要做好康养产业,甚至做好旅游产业,无论发展哪一产业,应该要考虑到做唯一,做特色,做差异化。否则,我们仙桃拿什么与那些自然和旅游资源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去比?我们仙桃市最大的资源,就是仙桃二字,突出一个字:“桃”。从全国来看,仙桃市是唯一以桃为地名的城市,湖南省的桃源县突出的是源,桃江县突出的是江,而我们仙桃市,则因仙桃之名,而令人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比如:西游记里面描绘的蟠桃园仙镜,射雕英雄传里面描绘的桃花岛等等,无一不让人思绪翻飞,心神往之。因此,以“桃”为突破口,则可以做出一篇让全国注目的大文章,把桃产业发展做成农业产业化、旅游康养业齐头并进的大产业,做成仙桃市的一张崭新名片。

   二、如何布局谋篇:

   首先以桃花为主题布局旅游产业。突出以桃花小镇——剅河镇为基点,以318国道为轴线,建设自毛咀自仙桃城区的百里桃花长廊,不用宣传,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仙桃观赏桃花,留影摄像。把握桃花主题,复制王母蟠桃园、桃花岛九宫八卦阵迷宫、李白桃花潭、桃园结义林等多类景区景点,并做好相关餐饮住宿配套设施,自然会让游客趋之若鸷,留连忘返。加快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桃,更会放大桃产业的旅游观赏价值;要强调画龙点睛。以节会如:组织开展桃花艺术节、九九蟠桃百叟宴,桃花潭古诗词研讨会、桃花朵朵开婚恋节、桃园结义和商业合伙人结盟等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主题活动,让全中国的爱桃人,都对仙桃心动神往、留恋不舍。

   其次是以旅游业为先机,带动康养产业。桃花是好运的象征,仙桃有寿果之称,桃林有避邪之功;因此,以桃为题,深入挖掘中国与桃相关的文化习俗,从桃出发,做寿字文章,做孝字文章,做爱字文章,做美字文章,做康字文章。在此背景下,有眼光的投资者必定不会无视这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

   第三是做大桃产业。做桃产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而一旦做出品牌,做出影响,更是造福百姓,受益百年的产业;同时,还是得天独厚,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产业。

   三、如何深化展开:

   我认为就是四句话: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彰显修身养性的康养主题;以上山下乡为口号,引发忆昔怀旧的情感情结;以养眼舒心为目标,引导放松排郁的养生观念;以活腿动手为方法,实施老有所为的康养计划。

   四、如何点题收尾:

   仙桃市发展桃产业,必将推动农业种植、食品生产、工艺品制造、旅游观光,健康养老、文化艺术,信息网络、农业金融等多产业的发展。抓住了桃,就极有可能找准了仙桃经济发展的突破品,极有可能抓住了仙桃产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同时,更是建设农村田园综合体,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引领农民脱贫致的有效途径。

 

 

对我市发展康养产业的有关建议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黄江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蓬勃发展,顺应了人口老龄化趋势,顺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我市也应加快发展康养产业,作为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人士,对此我充满期待,因此,我建议:

   1、发挥民政部门在康养产业中的骨干作用。发展康养产业,养老是支撑。民政部门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应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龙头作用,依托市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社会代养服务,探索开展配送护理、医疗、心理咨询等服务。建议建立政府为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购买服务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把各地农村福利院打造成辐射镇域范围的优质养老机构。要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社区现有资源,采取新建、扩建、改建、购买、置换等方式,建设一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为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养护服务。

   2、发挥民政部门在康养产业中的先行作用。发展康养产业要以需求为立脚点,主动创新体制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是推进医养融合。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二是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养老设施,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实现政府扶持与社会资源整合互补。三是引进社会资本。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优待政策宣传力度,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实施跟踪服务,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3、发挥相关部门在康养产业中的联动作用。康养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要以保障健康养老服务为核心,整合各方面政策、资金、项目,做大康养产业蛋糕。一是做好规划设计。要结合我市特色优势,围绕“医、养、健、体”方面,打造“康养+运动、康养+旅游、康养+农业、康养+医疗”等特色品牌和康养集聚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康养发展产业链。二是明确职能定位。各相关部门要找准着力点,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为康养产业发展创造优质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康养产业运营和服务的监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为康养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发挥社会养老在康养产业的普惠作用。养老事业是民生工程,是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因此,一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根据仙桃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高龄老人津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低保保障水平,维护好老年人基本权益。二是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三是提高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依托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养老服务标准,提高持证上岗率。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发挥水乡田园优势  打造中部康养福地

市政协委员、陈场镇党委副书记  庹耀东

 

   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关系国民的生存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冠军辈出,是闻名全国的体操之乡、文化之乡、状元之乡、鱼米之乡。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水乡田园城市的优势,及时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全域旅游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康养产业,填补康养产业发展的中部“空缺”。

   1.充分发挥农产品丰富的优势,保证放心养生。将健康养生带入田园,赋予休闲农业新的功能,是康养发展一个新的趋势,我市可以顺势而为,做好健康养生中“舌尖”文章。一是将养生与劳动相结合。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方式,在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中,注入养生目的。农耕体验是农业养生与近郊休闲旅游结合的主要形式。田园农耕不仅包含乡村农耕劳作活动,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体现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结合“以动养生”的概念,打造富有田园意象以及参与性高、趣味性强的休闲养生项目,愉悦身心。二是将养生与餐饮相结合。仙桃的餐饮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气息,特别是“沔阳三蒸”,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健康美味的仙桃餐饮的突出代表。要深入研究创新仙桃菜新的烹饪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健康生活指标,使之对外地游客更有“味蕾”吸引。三是叫响本地特色食品品牌。要进一步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出发,挖掘仙桃食品老品牌的潜力,擦亮包括仙桃香米、毛嘴卤鸡、沙湖刁子鱼、沙湖皮盐蛋、郑场豆鼓、沔城莲藕、红庙萝卜等一系列名片。同时,要紧紧抓住科学饮食的现代要求,培育仙桃食品的新品牌,如仙桃富硒大米、仙桃西兰花、张沟黄鳝、陈场再生稻等。

   2.充分发挥盛产世界冠军的优势,开展运动养生。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疲劳使人体自我修复功能不断削减,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而休闲运动是被推崇的治疗方法之一。仙桃被国家授予“亚洲体操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称号,有足够的品牌魅力吸引全国各地的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前来训练或者锻炼。一是要争取大型赛事的举办权。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包括体操在内的大型赛事,吸引各类冠军回乡站台,打出“体操之乡、运动之城”这一金字招牌,招引更多的国家级运动队到仙桃设立训练基地。二是开展民俗体育运动。仙桃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民间习俗。要借助排湖龙舟赛道建设,办好龙舟比赛,充分挖掘端午文化,进一步放大“运动之城”的“蝴蝶效应”,让运动养生浸染文化气息。三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群众积极参与,是发展运动养生的根本动力。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运动竞赛,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跨出家门、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要坚持深入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和养老机构,免费进行体质监测,指导群众科学健康运动。要以仙下河、排湖绿道、汉江江滩为载体,打造两到三条徒步户外运动精品线路,让户外运动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

   3.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优势,发展休闲养生。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更倾向于将身心融入自然的深度体验,享受好风景的“洗”眼、好空气的“洗”肺、好环境的“洗”心。围绕全域旅游建设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京久庄园、牛鼻岛乡村旅游等景点已基本成形,这为发展“旅游+康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一是做好旅游产业规划。根据市旅游委的规划,仙桃将形成“一江两沔三湖四带”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江”是指汉江;“两沔”是指沔城、沔街;“三湖”是指排湖、沙湖、五湖;“四带”是指沔西乡村休闲旅游带、环排湖旅游带、沔东红色旅游带、沔南沙湖湿地旅游带。这些规划区域都把利用好仙桃良好自然资源为特色,建议应相应赋予康养功能,使其相得益彰。二是赋予旅游文化内涵。既是康养中养性、养心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元素中画龙点睛的妙笔。仙桃名胜古迹不少。如沧浪遇渔父、楚王五乐台、狄仁杰问政处、洗鹅沔阳湖、沙湖魁星阁等。要大力打造人文景点,增强历史韵味。同时,要巧妙将沔阳雕花剪纸、仙桃贝雕、邓氏麦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业,在焕发其巨大的艺术生命力的同时,让人留住乡愁,回味乡音,达到康养目的。


放大康养特色  促进排湖发展

市政协委员、排湖风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  刘政

 

   排湖是仙桃水乡特色的精华,是仙桃旅游发展的名片,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尤其是通过引进丝宝、鄂旅投等知名市场主体参与,景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景点规划、基础设施、绿化面积、水系疏浚已经初步完成,基本形成了以高尔夫球场、龙舟赛道、环湖绿道为载体运动休闲板块;以排南河水系为依托的水乡田园板块;以沔阳小镇为核心的民俗风情板块。如何进一步增强排湖旅游品牌影响力,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参与市政协发展康养产业调研,让我有了很多感悟,那就是融入康养元素,融合发展要素,塑造排湖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特色。

   一、盯准康养标准做好生态保护。排湖经过20年的生态治理,自然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岸绿水清坡洁基本形成常态,水质常年保持iii类水体,森林覆盖率近30%。但这与康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改造,促进排湖生态质量的不断提升。要更加重视水资源。仙桃因水而美,排湖因水而兴,水是建设景区的核心构建。要加强水质保护,把水体修复与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统筹推进,确保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恢复下河能游,捧起能喝的目标。要科学疏通水系,使排湖上下游与境内大河联通,做到源头活水和无涝无旱,不断提高排湖水体自净能力。要不断提高绿化率。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还难以达到康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负氧离子含量。要制定绿化规划,争取5年内使环排湖绿化面积达到60%以上,达到四季常绿、绿意盎然。同时,要发挥水乡特色,不断增加水生绿色植物的种类和规模,让人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要全面修复生物链。要围绕重建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排湖生态系统。逐步实现,水里有鱼虾,水上有候鸟,河岸有花卉,田间有野趣的全生物链。

   二、融入康养元素丰富旅游体验。运动康养是当前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方向,而排湖风景区有着发展运动休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我们有比其他地方发展水上运动更好的条件,通过做足水文章,提升景区旅游质量。我建议:一是举办高标准体育赛事。要利用好龙舟赛道和排湖良好开阔水域面积,广泛组织全国各类水上运动项目,如:龙舟赛、铁人三项、摩托艇赛、室外跳水等,通过举办赛事,提升排湖名气。二是引进高规格训练机构。可以参照米易县、安宁市的先进经验,主动邀请国家、省水上运动队,如:赛艇队、龙舟队、跳水队入驻排湖训练,并将排湖作为常备基地,每年安排固定时段驻训,重点是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筑巢引凤,提升排湖生气。三是组织高品质全民运动。要以亲近自然,享受美景为目的,广泛组织开展全马、半马、微马、骑行、徒步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又参与度高的休闲运动和体验项目。通过吸引大众参与,提升排湖人气,使旅游与康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得到更好融合。

   三、彰显康养特色升华水乡韵味。结合排湖实际,我认为在排湖风景区发展康养产业必须彰显民俗特色,让康养与乡景、乡情、乡味、乡愁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建议以沔阳小镇为依托,在规划旅游项目中融入康养内容,使人们在体味沔阳传统民俗中,达到养生、养心、养性的目的。一是用康养美味留住乡愁。排湖物产丰饶,属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产地,出产的河蟹、小龙虾、甲鱼、莲藕等特色水产品均是滋补养生佳品,用仙桃独具特色如沔阳三蒸等烹饪方法,即可满足康养需要,也可唤醒人们对水乡故土的记忆。二是用康养理念留住健康。适度劳动是实现康养最基本要求,水乡田园间的农事活动,如:踩水车、挖莲藕、摘莲蓬等,都有运动康养的作用,且极具水乡韵味,适量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三是用康养状态留住情趣。一张一弛,一静一动本就是人体健康所需。在湖光水色之间,领略老沔阳的剪纸、麦雕;聆听老沔阳的花鼓、皮影;不仅让人养心,而且能够养性,让疲惫身体得到最好的休息,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最好的松弛,让病态的机体得到最好的修复,这既是旅游的最高境界,也达到康养最佳效果,排湖能够做到。

 


发展健康养老  提升幸福指数

市民政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康养产业逐步成为新时代的蓝海产业。加快发展融合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多元化的康养服务,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加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趋势。

   一、养老服务现状

   我市现有人口154.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9.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6%。参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3%,仙桃即将步入深度老龄社会。

   近年来,我市按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目前共建成养老机构24个(公办养老机构2个,农村福利院19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养老床位9640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3张。56个城市社区中已有42个建设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5%;641个村(含23个农村社区)中已有290个村建设了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达45%。2018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比上年至少提升10%以上,拟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1个,覆盖率预计分别达到85%、55%。

   二、推进健康养老服务情况

   近年来,民政部门积极顺应养老服务新需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1、探索医养融合。一是开展医养融合机构试点。在大福卫生院基础上,改造成立大福医养院,设置20个养老床位,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型、康复型养老服务。二是在公办养老机构引入医疗专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病种,与市优抚医院合作,在市社会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中心设置护士站,定期为老年人体检,指导慢性病老年人服用药物。三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引入送医服务。依托市人民医院、社会卫生院,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送诊服务。

   2、引入社会资本。一是推进“公建民营”。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寿堂国药有限公司签约,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将社会福利中心交给九州通和人寿堂管理运营,九州通、人寿堂以不低于4000万元的投入,对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提档升级,设置长者居住区、餐饮区、文体活动区、健康养生区、接待中心、行政办公区、培训中心、绿化休闲区、医务室、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等十个功能区,满足辖区内及其周边地区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的机构养老需求,同时,购置能满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临终关怀需求的医疗、康复设施设备,解决机构内老年人的日常康复护理及医疗难题。二是探索农村福利院服务外包。选择通海口镇、西流河镇和张沟镇开展农村福利院服务外包改革试点。改革后的3所农村福利院运转良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护理人员待遇普遍提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3所福利院在满足本地供养对象入住需求并预留一定比例的政府保基本对象床位的前提下,将富余床位向社会老人开放,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提高了农村福利院的床位利用率,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3、实行政策引导。2015年,出台《市人民政府炸三张游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仙政发〔2015〕21号)。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或托老所,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等总体目标。明确提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就业扶持、融资信贷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三、存在问题

   (一)对当前老龄化社会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将达到35万人,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对于我市而言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是迫在眉睫,但到目前为止,市级层面就养老服务没有规划表和路径图,对我市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缺乏预判和前瞻性安排,导致认识不足,文件落实不够,其他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只有民政部门在具体实施,难以形成合力。

   (二)对养老服务缺乏约束性考核。目前,市级层面对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没有约束性考核机制,因此,基层政府对养老工作重视不够,养老补贴政策落实力度不大;各地方在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不够积极,在宣传上对“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覆盖面也不大,觉得这是民政部门的事,又不影响考核结账,做与不做对本地的影响不大,因此对本地的养老服务工作缺乏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各镇办人民政府对养老工作重视不够,将养老工作划给民政办处理,对本地的养老服务工作缺乏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平时开展检查督办较少,从而导致村(居)委会干部对养老服务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工作缺乏成效。

   (三)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力度不够。

   1、特困对象供养及福利院建设资金不足。①特困供养经费纳入财政保障不够。2017年,我市特困供养标准为7600元/人·年,全年支出约2800万元。民政部门专项经费只应支出837万元,但民政实际支出1837万元。②农村福利院建设资金不足。当前,镇办农村福利院建设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福彩公益金支出,市政府对农村福利院建设多年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福利院新改扩建资金严重不足。③福利院运转保障不足。农村福利院运转经费和服务人员工资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但多年来,我市财政对全市农村福利院运转和工资只按每名工作人员800元/月安排,全年只有144万元。不仅没有运转经费,连工作人员工资都达不到我市最低工资标准(1220元/月)。

   2、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简化了申办程序,同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使养老事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前来咨询政策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由于我市的各项补贴标准相对较低,特别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异,远远低于申办人的期望值,导致“问的多,行动的少”。养老服务业发展受土地使用规划和资金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关注多于行动”,多元投入机制有待真正形成。

   3、社区养老方面资金未到位,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足,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根据《市人民政府炸三张游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仙政发[2015]21号)的相关规定,历年来我们对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应当分别按5万元、3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但是并未落到实处;部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先天性功能不全,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而不用,基本成为摆设。

  4、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我市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的组织较少,没有形成规模。二是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没有建立,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的服务供给没有很好的对接,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目前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导致目前养老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5060”人员为主,甚至是老人照料老人。通常只会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难以应付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部门联动。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运行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作。2015年,市政府下发了《炸三张游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仙政发〔2015〕21号),明确了发改、财政、人社、住建、国土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有些部门连一些基础数据、信息都不愿配合提供,导致民政部门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

   四、相关建议

   1、高度重视。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是我市社会结构的重要变化,也是即将到来的重大民生问题,要提高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将养老服务体系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将养老服务纳入年度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突出居家养老。发挥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全面开展以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为主要内容的上门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开发智慧养老APP平台,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不断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3、做强机构养老。发挥机构养老补充作用,做强龙头,对市级福利院进行扩建,建成床位数达到800张的“养老中心”。以市级养老中心为主,建立“1+15+X”的养老服务体系,即一个市级养老中心,15个镇办养老服务站,多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点(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之家等)。

   4、加强扶持。加大城乡养老机构建设资金投入,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提高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将养老体系建设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按老年人口增加比例逐年增加投入,督促落实对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床位建设、运营补贴政策,确保“托底性”养老资金、“服务性”养老资金落实到位。

   5、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优化简化养老机构许可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支持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养老服务业。改革农村福利院管理体制,按照“市政府是农村福利院责任主体”的原则,改变镇办属地管理办法,实行全市统筹布局,设立区域性、功能性、兜底性等各类福利机构,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顺应新形势  满足新需求

积极打造“康养+医疗”产业新格局

市卫生计生委

 

   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2017年,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3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老龄人口中失能、半失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也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健康与养老(简称康养)产业覆盖医疗、养老、旅游、体育、文化等多领域和多方面,医疗服务作为保障生命长度和丰度的核心,“康养+医疗”可以说是康养产业的基本。市卫生计生委按照“健康中国”、“健康仙桃”战略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全市医疗康养服务产业发展,打造“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医疗康养服务产业新格局。

   一、全市“康养+医疗”产业总体状况

   (一)医养产业制度初步建立。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炸三张游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市卫计委积极争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纳入区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纳入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仙桃市炸三张游戏:开展“医养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仙桃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开展医养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了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二)医疗服务基础体系完善。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5家,其中,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甲等1家(中医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2家。镇卫生院15家,全部达到省“四化”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其中省甲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甲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668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84家,其他系统办医和民营医院22家。全市卫计系统核定人员编制共计4408人,其中高级职称428人,中级职称1012人,初级职称1673人,全市开放病床5180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5.61张;千人口医师数达2.2人,乡村医生1430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健全,为全市“康养+医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医养服务模式逐步形成。

   根据老年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以及医疗卫生、养老资源分布状况等要求,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和功能,提高老年人群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一是率先在河镇开展医养融合试点。将河镇福利院辖区的卫生室融合到福利院内成立河镇老年保健托管中心,镇卫生院长年派驻医护人员值班,开展家庭医生病床服务,让福利院60多名老人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剅河镇试点镇卫生院托管福利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每年为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义诊活动,为福利院老人免费提供医疗、药品,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健全老年人医疗服务机制。在医疗机构内设老年病科,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体检、保健咨询、慢病管理和中医药等服务,每个镇卫生院预留20张床位用于老年人住院康养。开通老年人就医一站式绿色通道,由专人全程陪同并优先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老高糖重等重点人群自愿加入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及时给予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指导。三是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养结合。大福医院与民政部门合作设立“大福医养院”,将医院50%床位设为养老床位,2017年接纳21人老年人养老;另外,定点为长埫口镇养老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湖北脑血管病医院投资1个亿建成集养老服务、康复护理为一体的高端养老机构。新成立的仙桃市沔州康复医院,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10亿元、计划开设1000张,首期建成医用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00张。借助医院强大的康复医疗资源,为长期患有老年慢性病需要医疗与康复持续介入的失能与半失能的养老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与养护服务,将医疗康复与养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优抚医院与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项目合作,组成包括医生、护理和康复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团队,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全市医养服务格局初现雏形。

   二、全市“康养+医疗”产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康养+医疗”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国务院炸三张游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将发展医疗服务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撑和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更是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仙桃2030规划的重要内容,预计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市“康养+医疗”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撑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康养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推出落后于实际发展,医疗基础设施相对供应不足,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没有建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三、下一步全市“康养+医疗”产业发展打算

   仙桃市康养医疗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努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积极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新变化。

   (一)坚持科学布局规划引领,完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一是坚持科学化的产业规划引领,市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科学的“康养+医疗”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好全市医养融合机构,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推进全市医疗康养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老年病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为在养老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二)借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夯实康养医疗基础支撑。

   康养医疗基础设施是产业服务的基础,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康养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环境改善、服务提升、功能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基层康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乡村振兴规划一是在市麻风病休养院西北面闲置空地新建花园式精神卫生康养中心,用于全市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疗养;二是在彭场镇、长埫口镇、沙湖镇、陈场镇和沔城回族镇建设镇级医养融合康养院,打造区域医疗康养分中心;三是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市委组织部“五务合一”规划,建设村卫生室129家。通过建立康养、医疗一体化的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康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三)结合水乡田园生态布局,筑牢基层康养服务网底。

   结合水乡田园生态布局,按照水乡田园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筑牢基层康养服务网底。按照全市精品示范村名录,在环排湖线投入1440万元,由市卫生计生委制定建设标准和规范,各镇组织实施,新建24家精品示范村卫生室。采用“六统一两独立”和“村办院管”或“院办院管”的运行模式,在精品村卫生室试点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转变为镇卫生院的延伸服务场所,提升村级康养服务能力

   (四)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康养健康服务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治未病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健康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和养老机构,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一是基本公共卫生保障健康服务均等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开展健康教育、慢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4类健康服务,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二是家庭医生签约增加健康服务主动性。通过形成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关系,变“坐堂行医、坐等病人”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极大地增进康养健康服务主动性。三是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发挥健康服务个性化,发挥市中医医院行业带头作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和保健服务,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系民生  强服务

推动康养产业蓬勃发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人社部门秉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贯彻便民为民宗旨,在康养产业人才培养、康养产业就业培训、养老保险转移、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等方面主动作为、倾情服务,有力推进了我市康养产业发展。

主要工作做法:

   1.推进招才引智,让康养产业发展更有力。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疗服务机构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一环,其人员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康养产业的质量。三年来,我局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和各镇办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各类医疗技术人才11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7人,占比达到60%,为我市医疗队伍带来新鲜血液,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储备大量年轻人才。同时,我局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深入开展医疗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目前,我市医疗行业高级职称人才达284人,中级职称人才达1265人。

   2.强化就业培训,让康养产业发展更顺畅。就业培训是我局重要职能,在康养产业发展上,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大力支持康养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护理员是推进健康养老的中坚力量,我们依托仙桃职院,深入开展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平均培训养老护理员150多人,发放培训补贴近18万元。二是开展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是我市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康养产业。我们大力支持新开发旅游景点的人员培训工作,积极提升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今年,为市梦里水乡风景区培训员工70人,发放培训补贴2.1万元。

   3.推行全民社保,让群众老年生活更放心。自古以来,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养儿”不再为“防老”。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行全民社保,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企业职工社保基金积累达12.12亿元,可静态支付达到13个月,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60岁以上居民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全市人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同时,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十四连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金也持续增加,大部分老年人不再为养老发愁。为改善养老保险服务,我们简化办事程序,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实现当天办结。对已退休人员,不再开展生存认证,而是通过互联网手段予以解决,给在外地退休人员和年龄偏大、行动不便老年人带来极大便利。

   4.完善信息系统,让异地就医结算更及时。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老年人赴外旅游、走亲访友提供了最直接便利。为推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们会同财政部门出台《仙桃市跨省异地就医经办规程》,升级我市医保结算信息系统,保证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平稳运行,实现我市转外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在平台联网医院可及时结算。同时,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三医院、脑血管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职院附属医院、市爱尔眼科医院都已纳入全国平台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外地人在我市就医直接结算。截止7月底,我市跨省就医转出422人,转入4人,医疗总费用726万元,涉及34个省市,192家平台定点医疗机构;省内异地转诊10181人次,医疗总费用20564万元。

   5.强化日常监管,让群众就医购药更方便。加强医药机构审核,提高定点医药机构覆盖率,特别是乡镇定点医药机构覆盖率,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目前,我市城乡共有定点医院43家、定点门诊85个、定点村卫生室665所、定点药店211家。同时,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日常监管,与全市各定点医药机构签订服务承诺书,要求在精准扶贫治疗、大病重病慢性病治疗中,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不得私设目录多收费、乱收费,杜绝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诊疗。加大对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查处以物代药、以物充药、提取社保卡余额现金等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对5家药店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令整改;取消4家定点药店资格,维护了人民群众医疗权益。

   6.提高报销比例,让慢性病患者就医更实惠。老年人是慢性病患者的最大群体,慢性病医疗占老年人费用支出很大比例。近几年,我们根据市医保基金积累状况,不断提高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2017年5月,出台《仙桃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仙桃市人民政府令68号),城乡居民慢性病门诊限额标准从800-6000元/年提升至800-8000元/年;2018年5月,新修订《仙桃市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仙桃市人民政府令73号)出台,城镇职工慢性病门诊限额标准从960-36000元/年提升至1440-48000元/年。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在此基础上门诊限额标准翻番,切实减轻慢性病患者费用。

下步工作方向:

   康养产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人民群众关注的新兴产业。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推进康养产业就业创业工作。康养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还比较滞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到来,必将迎来大发展。要针对健康养老、运动养身、生态养心等产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着力推动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康养服务人才队伍。

   二是推进健康体检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体检对于预防重大疾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有重大作用。对老年人而言,及时发现疾病苗头,做到早防早诊早治,不但能使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小病不会酿成大病,从长远看也能减轻医疗费用。要推进体检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促进老年人踊跃参与体检,提高疾病排查率。

   三是推进康养产业专业人才引进。要结合“我选湖北、筑梦仙桃”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着力引进康养产业人才,重点引进医疗技术人才、健康服务业人才、旅游业管理人才等,不断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

 


发展康养旅游  提升幸福指数

仙桃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近两年,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青睐,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也符合人们对健康、幸福的需求和休闲娱乐生活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休闲旅游,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仙桃市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闻名的鱼米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康业旅游还刚刚起步,提前布局谋划,犹为关键。

   一、仙桃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

   仙桃境内沃野千里,河湖密布,物产丰富,土壤富硒,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水乡特点。近年来,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使仙桃的整体环境实现了蓝天碧水,城市披绿,随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农村环境发生巨变,乡村成为了人们爱去追寻乡愁记忆的美好景点,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交融下,形成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广大游客来仙桃可以尽情品味舌尖上的美味,品尝品质优良的富硒食品。可以说,仙桃发展康养旅游,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领略文明,陶冶心灵,食养医养兼而得之。

   二、仙桃康养产业发展的现状

   因仙桃全域旅游还处于全面创建之中,仙桃康养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康养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仙桃市目前已在着手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如排湖五乐台度假区,还属于运动类养生旅游,针对的是社会高端人群,并且康养度假旅游开展得不够,没有使游客真正体验到既能“康”又能“养”的度假游。

   2、康养旅游开发规划系统未建立。“康养”这一概念还没有植入大众旅游开发系统中。从政府层面上讲,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设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指导养生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如养生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原则、规划布局模式、规划用地类型、规划设施配套、规划景观环境特色等相关问题还未做系统的研究。

   3、旅游地产发展还以投资型、度假型为主。结合康养旅游的开发,仙桃正在准备开发的旅游地产与康养产业融合不深,主要以投资型、度假型住宅开发为主,还没有形成康养产业链,难以满足旅游者对休闲养生与投资的双重需求。

   4、农家乐处于低端状态。目前仙桃市农家乐数量泛滥,其运营方式还处于轻管理、低质量的管理模式,农家乐经营者大多缺少康养品牌意识,不注重康养农家乐品牌的打造,大多存在康养特色不鲜明、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没有形成影响力较大的康养农家乐品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康养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5、缺乏康养专业旅游服务人才。康养旅游对从业服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既要有专业的康养知识,又要有懂得旅游服务相关技能,这类人才目前十分欠缺。

   三、仙桃发展康养旅游实现路径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与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结合仙桃实际,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划引领,提前布局。以沙湖湿地生态保护区、赵西垸梦里水乡文化景区、排湖风景区、江汉水城、滨江公园周边为康养基地,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做好康养旅游的产业布局,同时策划好康养旅游产业的业态选取和业态创新,做好特色化发展。

   2、项目引进,夯实基础。仙桃对比鄂西旅游圈,无论自然禀赋,还是现有康养产业发展程度,都远处劣势,实现弯道超车,由跟跑到领跑,项目引进至关重要。以前,我们准备引进的浩宇康宁项目,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现在,要加大力度,策划包装好康养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3、产品打造,形成口碑。目前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正在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温泉疗养项目,此地具备一定的环境优势,企业也有一定的实力,我们也正在全方位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其康养项目的打造,志在建设仙桃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康养基地,弥补我市发展短板。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想在彭场牛鼻岛、密塘渔村打造乡村旅游康养基地。

   四、仙桃康养旅游前景展望

   经过几年康养产业培育,以水乡田园为主题,富硒养生为特色,饮食文化为吸引点,医疗康养为优势的康养产业链条全面形成。到仙桃康养旅游,可以“洗眼”“清肺”“养身”,领略文明,陶冶心灵,食养、医养兼得。同时,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引领导仙桃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政协此次调研康养产业的现状,提前布局谋篇,实属高瞻远瞩之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旅游行业一定抢抓机遇,务实重行,交出旅游休闲康养的满意答卷。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助推体育强市建设

市体育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近年来,我局以夯实全民健身基础工程为抓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助推康养产业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积极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体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总体目标构想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2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体育场馆,建设市级体育中心、镇办全民健身中心、乡村社区文体广场,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推进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亿元,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有较大发展。

   二、体育工作现状

   伴随仙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体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群众体育组织。全市有市级体育协会22个,各类体育俱乐部100个,各级各类体育健身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000人。全市每年开展200人以上大中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次,参加活动的群众达35万人次,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游泳、健身操、健身秧歌、广场舞、门球、太极拳、自行车、龙舟赛等群众体育健身项目得到较快推广。

   (二)体育基础设施。现有体育馆1个,室外运动场1个,标准篮球场21个,网球场10片,羽毛球馆3个,乒乓球馆3个,室内室外游泳池10余个,门球场10个,体育健身广场1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中心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全民健身路径1000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3平方米。

   (三)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每年承办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5--6个,去年承办了2017年四国女篮邀请赛、2017年全国快乐体操比赛(仙桃站)、2017年全国青少年男子U13足球联赛(仙桃赛区)等。今年承办了四国男子篮球邀请赛、2018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湖北赛区选拔赛、全省U13组少年男子足球赛、湖北省羽毛球锦标赛等。

   (四)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现开设了体操、举重、田径、篮球、摔跤等5个项目,在训学生201人。依托各社会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有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网球、足球、跆拳道等9个项目,在训学生320人。现在国家队和省队集训的后备人才有50人,昌雅妮、罗欢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跳水和体操比赛。罗欢已获得1金2银。昌雅妮在6月10日举行的2018年世界杯跳水比赛中,再夺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不出意外,东京奥运会她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五)体育产业。李小双运动城去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190亩,是我省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全民健身运动基地。依托排湖风景区,建设了27公里的排湖绿道和长1500米、宽120米国际龙舟赛道。仙桃添止新动力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杨林尾新动力赛车越野基地,该项目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三、发展中的设想

   (一)弘扬体育文化。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抢前争先、勇夺第一”的仙桃体操精神,放大“亚洲体操之乡”名片效应,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过程,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历史文化中的作用,汇聚成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建设三级公共体育设施。今年1月,湖北省制定了《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四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着手在全省分批建设县(市、区)级体育中心(体育公园)、乡镇街道(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和村(中心村)文体广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其中,县市、区级体育中心(体育公园)项目一场两馆部分资助500万元、综合体部分每个资助100万元、镇级全民健身中心每个资助100万元,村级文体广场每个资助20万元。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整体推进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建设仙桃体育中心。市体育中心选址在南城新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578亩,总建筑面积74000㎡,其中体育场35000㎡,体育馆2500㎡,游泳馆1300㎡,停车位1900个,总投资8.7亿元。主体规划设计为“一场两馆”,即30000座的体育场、8000座的体育馆和1500座的游泳馆。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方案评审。省体育局为此去年下拨我市体育设施补助500万元。二是建设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从2018年起,我们拟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统筹、分步实施“的办法,分别在市区、镇办(园区、场)和行政村建设体育设施场地。充分利用现有边角地、闲置地,全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其中城市社区体育公园20个,镇办全民健身中心12个,乡村文体广场100个。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做到城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全覆盖。2018年,城区“三办一园”要建设4个社区体育公园;毛嘴文庙村、长埫口鄢湾村、陈场蔡桥村和杨林尾张家池村分别建设1个文体广场。杨林尾、张沟、剅河和胡场等5个镇分别建1个全民健身中心;三是建设城北全民健身中心。老体育局院内建有标准游泳池、室内室外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年久失修,上述设施已破烂不堪,安全隐患较大。我局拟改造老体育局大院,启动城北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游泳馆、篮球场、小足球场、乒乓球场和1条健身路径,解决老城区体育设施薄弱、居民健身难的现状。

   (三)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在景区建设布局上把体育旅游规划融合进去,建设户外项目运动拓展基地,形成仙桃特色,打造集旅游、康复、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体育特色景区,在“沔阳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中安排部分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依托排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建设国际自行车赛道、国际龙舟赛道、全民健身绿道设施及水上乐园项目,积极推进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推动环排湖区域乡村振兴。

   (四)推广快乐体操训练。体操作为仙桃业余训练的拳头项目,现面临着选材面窄、参训率低、普及率不高、后备苗子严重不足等实际困难。推进快乐体操进校园、进社区,对推动创建“世界体操之乡”,营造体操氛围,缓解招生困境,打造名符其实体操之乡,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设想用2-3年时间,在全市推广快乐体操训练和大众体操锻炼,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各主要幼儿园和城区小学推广“快乐体操”教学训练课程,每周不少于2个课时。推广大众快乐体操训练。通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编排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的健身表演动作,在大众广泛开展的广场舞、健身操、职工工间操等活动中融入体操元素,形成良好的推广氛围。

   (五)培育示范产业。支持李小双运动城做大做强,李小双运动城现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壁球、桌球、攀岩、拳击、跆拳道、健身房等40多个项目,去年8月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运动城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较大影响,成为全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前6个月,运动城共计接待运动爱好者及游客55万人次,其中参与健身锻炼消费的市民有20万人次,组织企事业单位拓展训练活动、趣味运动会、友谊交流赛等共70余场,场馆营运收入1200多万元。支持仙桃添止新动力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杨林尾新动力赛车越野基地建设。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体育产业,现正与恒大集团就在仙桃创办足球学校进行商谈。

   (六)巩固彩票市场。全市现有139台体彩销售终端。今年截止8月底,体育彩票累计销售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重新夺回彩票市场半壁江山,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搭建赛事平台。着力搭建体育赛事平台,谋划高水平品牌赛事,让市民欣赏高水平体育比赛。仙桃国际龙舟赛、环排湖马拉松赛、环排湖自行车公路赛、全国幼儿体操比赛等,均为我们正在谋划的备选项目。

   四、面临的困难

   (一)“体教结合”运转艰难。早在198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针对“体教结合”联合发文,设想建立一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这条路始终未能完全打通。现阶段的业余训练招生越来越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教结合”不顺也是重要原因。体教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壁垒。“吃体育饭”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已今不如昔。理顺“体教结合”,化解学训矛盾,形成合力体育部门一家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政府协调,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二)专业人员队伍老化。培养后备人才要搞梯队建设,但教练员梯队却是青黄不接。现有在编的1个篮球和2个田径教练,近两年均要退休,举重教练也近50岁,体操教练也面临同样问题。培养补充新生代教练员工作十分紧迫,但受体制、机制制约,难以解决身份及待遇问题,各项目聘用的教练员大多不安心,体操训练前两年引进的4个教练员已辞职走了3个。

   (三)体育中心建设严重滞后。新体育中心筹备建设多年,一直未能开工。经与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联系,他们一是要求政府出具建设承诺函,二是商定投资建设新体育中心的具体优惠政策。这需要市委、市政府出面协调意见,与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对接。

   (四)制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化,但在初期的发展中,市场消费主体还没形成,很难有经济效益,政府有必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持。像李小双运动城的经营,要考虑出台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给予扶持。